[发明专利]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电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1301.0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3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彭晓丽;向勇;刘胜男;翁士杰;钱超;王献明;岳敏;宋宇;闫宗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市研一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9 | 分类号: | H01M10/0569;H01M10/0567;H01M10/0568;H01M10/0525;H01M10/42;B60L50/6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1 | 代理人: | 罗芬梅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锂离子电池 电动车 | ||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其提供一种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其包括电解液溶剂与复合锂盐,其中,复合锂盐可溶解在电解液溶剂中,所述电解液溶剂包括有机溶剂以及添加剂;其中,有机溶剂占电解液溶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80%‑99%,添加剂占电解液溶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0.5%‑5%,所述添加剂包括三(三甲基硅烷)亚磷酸酯。基于本发明获得的锂离子电池用倍率型电解液,通过优化溶剂组成,搭配新型电解质盐和添加剂,提高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改善SEI膜的成分比例,使其有利于Li+的传导,稳定正极结构,抑制过渡金属离子的溶解,从而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从而还可提高使用该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运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比能量及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环境友好等特点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LIBs)的需求急剧增长,如电动汽车(ev),迫切需要在能量和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和充电时间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特别是,能够快速充电的锂离子电池是替换汽油车所必不可少的。然而,锂离子电池实现快速充电的能力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众所周知,大倍率充电时,负极会发生锂金属析出与沉积,沉积的金属锂易与电解液发生不可逆反应,进而消耗掉大量的电解液,同时使SEI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的厚度进一步增加,导致电池负极SEI膜阻抗进一步增大,电池极化进一步增强,带来严重的容量衰减,极大的破坏电池的循环寿命及安全性能。
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决定了Li+在液相中的迁移速率,同时还参与SEI膜形成,对SEI膜性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现有商用电解质盐是LiPF6,溶剂为碳酸酯,形成的SEI膜阻抗较大,导致其倍率性能较差,另外P-F键易水解断裂使其抗热和抗水解性能差,因此,亟待提供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电解液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电动车。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包括电解液溶剂与复合锂盐,其中,所述电解液溶剂由有机溶剂、共溶剂以及添加剂组成;其中,有机溶剂占电解液溶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80%-99%,所述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以及碳酸甲乙酯;所述共溶剂为占电解液溶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0.5%-15%的氟代碳酸乙烯酯;添加剂占电解液溶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0.5%-5%,所述添加剂为三(三甲基硅烷)亚磷酸酯;所述复合锂盐包括锂盐及锂盐添加剂,所述锂盐的摩尔浓度为0.913~1.279mol/L;所述锂盐添加剂的摩尔浓度为0.043~0.243mol/L;所述锂盐添加剂包括二氟草酸硼酸锂、二草酸硼酸锂、二氟磷酸锂及四氟硼酸锂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锂盐包括六氟磷酸锂。
优选地,在所述有机溶剂中,对应碳酸乙烯酯占电解液溶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5%,碳酸二甲酯占电解液溶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58%,碳酸甲乙酯占电解液体积溶剂的百分含量为18%。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至少一个锂离子电芯,所述锂离子电芯内注有如上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其包括如上所述锂离子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市研一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市研一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1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焦化厂VOCs治理装置
- 下一篇:绝缘子检测装置和绝缘子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