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功能行程倍增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7930.6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2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陈谦;黄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淮区凌晨环境科技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B64F1/10 | 分类号: | B64F1/10;B63B71/00;B63B7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7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 行程 倍增器 | ||
一种双功能行程倍增器,提供一种短距增程系统,改变运动载体的速度、距离关系。它包括拖检车子系统,高速车子系统,阻拦轮毂子系统、控制子系统。高速车四轮独立驱动工况下的高速运动时,通过拖检车反向同速、同向加速折返两种方式提供加速增程循环,适用于航母舰载机加速起飞;通过高速车在齿轮齿条啮合驱动工况下的低速运动,通过拖检车反向同速、同向加速折返两种方式提供加速增程循环,适用于水文仪器检定或舰船模型检测运动机理;拖检车两种方式的变速、变向运行均在控制子系统的闭环控制下通过同步处理器自动转换。整个系统在通过上述增程循环,达到减少运动载体直线行程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和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涉及水上动力舰船技术和水下水文仪器检定或模型检测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功能行程倍增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面动力舰船是飞行器的载体,例如在航空母舰中需要搭载舰载机,并要求在航行中起飞和降落。由于起降速度均有严格要求,而甲板长度有限,因此往往需要在很短的形成和时间内将速度抬升至飞行所需速度,或将速度降低至安全降落速度,这就导致在航空母舰起降过程中加速度极大,往往需要弹射飞行,对飞行员身体也有较大损耗。
检定或拖曳车是被检水文仪器的载体,这两种载体也对运动行程有着严格的要求,检定或拖曳水槽满足功能需求,必须有足够长的水槽行程,资源消耗很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功能行程倍增器,提供一种短距增程系统,采用全新的函数运动物理特牲,改变运动载体的速度、距离关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功能行程倍增器,包括拖检车子系统,高速车子系统,阻拦轮毂子系统,控制子系统;所述拖检车子系统包括拖检车体、拖检车轮、拖车轨道、伺服电机、制动装置,所述拖检车轮安装在拖检车体下并能够在拖车轨道中滚动,所述拖检车子系统的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拖检车体运动,制动装置用于对拖检车体运动起制动作用;所述高速车子系统包括高速车体、高速车轮、高速轨道、伺服电机,所述高速车子系统的伺服电机用于驱动高速车体运动,制动装置用于对高速车体运动起制动作用,所述高速轨道与拖车轨道平行,所述高速车轨道固定在拖检车上,所述控制子系统控制高速车体和拖检车体配合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高速车和拖检车的配合运动包括如下两种:
方式一:高速车和拖检车运动方向相反,运动速度相等;
方式二:高速车和拖检车运动方向相同,拖检车速度>高速车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拖检车子系统还包括导轮机构,所述导轮机构包括导向架、导向轮,导向架与拖检车体固定连接,导向轮轴系固定在支承座III上,支承座III与高速车体固定连接,导向轮能够沿导向架滚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摆动甲板、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一端固定在拖检车子系统上,另一端通过活动部件与摆动甲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拖车轨道上还设置有液压张力器。
进一步的,所述高速车子系统中包括驱动高速车轮30的伺服电机II33,及减速器与离合器I32.还包括固定在高速车体底部的伺服电机III35及减速器与离合器II36轴端与齿轮41固定联接,齿轮41与齿条37啮合,齿条37与导槽38固定联接,导槽38与轨道梁31固定联接,轨道梁31与导向架28下端固定联接。
进一步的,所述拖检车子系统结合高速车子系统二套行走运动机构:一,舰载机飞行路线减速器与离合器I32结合,减速器与离合器II36分离进入高速飞行增程运动;二,海洋水文仪器测量检定路线减速器与离合器I32分离,减速器与离合器II36结合进入低速检定增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阻拦轮毂子系统包括伺服电机I9,针摆减速器7,单轮毂轴6,双轮毂轴5,齿轮副,机架板10,上、下导板,导柱11,液压油缸I18。该机构中下导板与高速车体12固定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淮区凌晨环境科技发展中心,未经秦淮区凌晨环境科技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79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