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嵌套式螺旋液冷的圆盘式锂电池冷却箱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17070.8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1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毅;王国阳;张思雨;赵路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43;H01M10/6556;H01M10/6557;H01M10/6568;H01M10/65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嵌套 螺旋 圆盘 锂电池 冷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嵌套式螺旋液冷的圆盘式锂电池冷却箱,包括液冷盖、冷却底座、外壳、螺旋冷却管组件、固定基体组件;采取了自上而下的三条螺旋冷却管同时进行的螺旋式液体冷却,结合全贴合式相变材料冷却,锂电池与冷却介质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所以散热和降温效果大幅上升。同时三条螺旋管采用了管径较窄的空心紫铜管,因此,每一条螺旋管在冷却液流动时都具有优秀的液体流动性和散热效果,冷却液流动均匀、顺畅,不会出现液体流动死区。单体锂电池可以充分享受自上而下的冷却液流动所带来的冷却效果,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单体电池温度的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嵌套式螺旋液冷的圆盘式锂电池冷却箱。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大力扶持,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储能装置、电动交通工具、移动电源、科技产品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必须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发挥其优良性能,电池组内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以及温差过大,都会对锂电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把锂离子电池温度控制在25~40℃之内,才能够充分发挥电池的各项性能,提高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目前锂电池组的冷却方式主要采取风冷和液冷两种冷却方式,风冷的装置简单,但是降温效果有限。液冷多采用液冷板或电池组内部设置水冷管道来降温,降温效果明显,但容易造成冷却不均匀、温差过大的现象。相变材料因为潜热值大,有降温保温作用,但是极端高温下有失效的可能。
目前,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如专利CN211480155U公开了一种箱体集成式电池液冷板总成,其使用液冷板替代底板支撑电池模组,可以节约空间及重量,减少生产成本,其不足之处是不能对箱体内的单个电池进行冷却,只能在电池模组底部的液冷板处充分发挥其冷却效果,容易影响冷却均匀性。如专利CN211654996U公开了一种基于平行流扁管的液体冷却锂电池包热管理装置,其将平行流扁管与液冷方式结合,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和电池温度均匀性,其不足之处是冷却液在流经平行流扁管时由于重力作用,单个平行流扁管底部的液体流动性差,不能保证冷却液流动的一致性,进而影响电池包内温度场的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嵌套式螺旋液冷的圆盘式锂电池冷却箱。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嵌套式螺旋液冷的圆盘式锂电池冷却箱,包括液冷盖、冷却底座、外壳、螺旋冷却管组件、固定基体组件;
所述外壳为上下开口的套筒结构;
所述液冷盖设置在外壳顶部,与外壳顶部开口形状配合,所述液冷盖内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外部,进水管设有若干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延伸出液冷盖底面;
所述冷却底座设置在外壳底部,与外壳下方开口形状配合,所述冷却底座内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外部,出水管设有若干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延伸出冷却底座顶面;
所述固定基体组件由外向内包括同轴设置的若干环状固定基体,所述环状固定基体内壁上等距均匀的设有若干电池安装槽,每个电池安装槽均可放置一枚锂电池;环状固定基体的外壁上设有螺旋散热槽;
所述螺旋冷却管组件包括若干螺旋冷却管,所述螺旋冷却管与环状固定基体对应设置,每个环状固定基体的螺旋散热槽内均盘旋设置有一螺旋冷却管,每个螺旋冷却管上端分别连接进水管的第一出水口,下端分别连接出水管的第一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开槽。
进一步的,固定基体组件焊接在冷却底座上。
进一步的,各环状固定基体高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固定基体内部填充相变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70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