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联合参数学习的毫米波MIMO宽带信道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6400.1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9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程龙;伍怡;岳光荣;李少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413 | 分类号: | H04B7/0413;H04B17/391;H04L2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孙一峰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合 参数 学习 毫米波 mimo 宽带 信道 估计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中的阵列信号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联合参数学习的毫米波MIMO宽带信道估计方法。本发明基于新颖的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信道模型,通过部分接收信号从空域和频域中提取信道信息,将信道估计问题转换为线谱估计问题。然后,提出了一种联合参数学习算法来估计所有信道参数。因此,最终可以恢复信道,是一种低复杂度高性能的信道估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中的阵列信号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联合参数学习的毫米波MIMO宽带信道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和毫米波(millimeter-wave,mmWave)均被公认为是未来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无线通信的有前途的技术。一方面,毫米波频谱能够提供近2GHz的传输带宽。另一方面,大规模MIMO可提供高波束成形增益,以补偿毫米波信道的路径损耗并改善频谱和能效。因此,mmWave大规模MIMO系统能够为未来的5G蜂窝网络实现1000倍的数据流量增长。
但是,mmWave大规模MIMO的实际实现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是由于天线数量众多而导致的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常规解决方案是设置波束码字,然后遍历所有方向。尽管这些方案计算复杂度低,但是要么需要频繁的反馈训练信息,要么具有高训练开销。在过去的几年中,利用mmWave信道的稀疏特性,已经提出了许多有效的信道估计算法。特别地,利用压缩感知技术将信道估计问题转化为稀疏恢复问题。此外,通过将接收信号建模为三阶张量,基于张量分解的方案,可以获得所有通道参数。实际上,大多数现有研究都基于常规MIMO信道模型,只需简单地假设信道尺寸很大。但是,如果天线的数量很大且传输带宽非常宽,则不同的天线元件将在相同的采样时间接收不同的符号。这种现象在阵列信号处理领域中称为波束斜视,对mmWave大规模MIMO系统产生了空间宽带效应。有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信道模型,其中考虑了空间宽带效应。然而,现有的信道估计方案具有很高的计算复杂度,并且需要从所有天线中采样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联合参数学习的毫米波MIMO低复杂度宽带信道估计方法。本发明考虑的是通过设计低复杂度的方法来适用于工程设计,同时在应对宽带效应的基础上要提高信道估计的鲁棒性。
本发明基于新颖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参数学习的毫米波MIMO低复杂度宽带信道估计方案。特别地,通过从空域和频域中提取信道信息。将信道估计问题转换为线谱估计问题。然后,提出了一种联合参数学习算法来估计所有信道参数。因此,最终可以恢复信道,是一种低复杂度高性能的信道估计方法。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信道估计问题被转化为二维线性频谱估计问题,利用联合参数学习算法,从接收信号中提取信道参数。
为了方便理解,首先介绍本发明使用的模型:
本发明用于考虑空间宽带效应的毫米波信道模型。在一个均匀线阵(uniformlinear arrays,ULAs)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其中基站(based station,BS)有N根天线,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配了1根天线。对每一个示例,都考虑毫米波正交频分多址系统(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传输方案。τk,n表示从MS到BS的第n根天线的第k条路径。第n根天线接收到的基带时域信号可以表示为:
其中,K是独立的物理路径数,αk表示第k条路径的复增益,x(t)是传输的基带信号,fc表示载波频率。基于阵列信号理论,我们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64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智能座椅的交互方法
- 下一篇:一种茶叶幼苗种植用施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