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透射电镜表征的双温区密封腔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1404.0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7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贺龙兵;谢君;杨宇峰;李嘉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37/20 | 分类号: | H01J37/20;H01J37/26;B81B7/00;B81B7/02;B81C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沈廉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透射 表征 双温区 密封 芯片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透射电镜表征的双温区密封腔芯片,其特征在于:该双温区密封腔芯片包含基板芯片与顶板芯片;
基板芯片包含第一硅衬底(1),构建在第一硅衬底(1)下表面的第一硅衬底下表面介质层(2),构建在第一硅衬底(1)上表面的第一硅衬底上表面介质层(3);构建在第一硅衬底上表面介质层(3)上的基板芯片接触电极(4)、基板芯片加热电极(5)和基板芯片隔离层(6);刻蚀于基板芯片加热电极(5)间的第一观察窗口(7)和刻蚀于第一硅衬底上表面介质层(3)的第二观察窗口(17);构建于第一硅衬底(1)与第一硅衬底下表面介质层(2)中的第一镂空区(8),第一镂空区(8)覆盖第一观察窗口(7)和第二观察窗口(17);
顶板芯片包含第二硅衬底(9),构建在第二硅衬底(9)下表面的第二硅衬底下表面介质层(10),构建在第二硅衬底(9)上表面的第二硅衬底上表面介质层(11);构建在第二硅衬底上表面介质层(11)上的顶板芯片接触电极(12)、顶板芯片加热电极(13)和顶板芯片隔离层(14);刻蚀于顶板芯片加热电极(13)间的第三观察窗口(15)和刻蚀于第二硅衬底上表面介质层(11)的第四观察窗口(18);构建于第二硅衬底(9)与第二硅衬底下表面介质层(10)中的第二镂空区(16),第二镂空区(16)覆盖第三观察窗口(15)和第四观察窗口(18);第一观察窗口(7)和第四观察窗口(18)位置在垂直于第一硅衬底(1)上表面的方向上对应;第二观察窗口(17)和第三观察窗口(15)位置在垂直于第一硅衬底(1)上表面的方向上对应;基板芯片接触电极(4)和顶板芯片接触电极(12)位置在垂直于第一硅衬底(1)上表面的方向上对应;基板芯片隔离层(6)和顶板芯片隔离层(14)位置在垂直于第一硅衬底(1)上表面的方向上对应;
顶板芯片与基板芯片通过基板芯片隔离层(6)和顶板芯片隔离层(14)对准接触,使用粘合剂(19)进行粘接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透射电镜表征的双温区密封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衬底下表面介质层(2)、第一硅衬底上表面介质层(3)、第二硅衬底下表面介质层(10)和第二硅衬底上表面介质层(11)为氧化硅SiO2、碳化硅SiC、氮化硅Si3N4、氧化铝Al2O3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的绝缘材料,第一硅衬底上表面介质层(3)和第二硅衬底上表面介质层(11)厚度为50~10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透射电镜表征的双温区密封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芯片接触电极(4)、基板芯片加热电极(5)、顶板芯片接触电极(12)、顶板芯片加热电极(13)的材料为镍、金、铂、铜、铝、钨、多晶硅、掺杂硅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基板芯片接触电极(4)、基板芯片加热电极(5)、顶板芯片接触电极(12)、顶板芯片加热电极(13)的厚度为50~10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透射电镜表征的双温区密封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芯片隔离层(6)和顶板芯片隔离层(14)的材料为镍、金、铂、铜、铝、钨、硅、氧化硅SiO2、碳化硅SiC、氮化硅Si3N4、氧化铝Al2O3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基板芯片隔离层(6)和顶板芯片隔离层(14)的厚度为50~10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透射电镜表征的双温区密封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观察窗口(7)、第二观察窗口(17)、第三观察窗口(15)和第四观察窗口(18)处的介质层厚度为10~50nm;第一观察窗口(7)、第二观察窗口(17)、第三观察窗口(15)和第四观察窗口(18)的形状为单个或多个组合的规则和不规则图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透射电镜表征的双温区密封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观察窗口(7)、第二观察窗口(17)、第三观察窗口(15)和第四观察窗口(18)的形状为单个或多个组合的圆形、椭圆形或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140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