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气后处理系统、方法及具有该尾气后处理系统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9221.5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8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兴;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35 | 分类号: | F01N3/035;F01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耿超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处理 系统 方法 具有 车辆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系统、方法及具有该尾气后处理系统的车辆,该系统包括尾气入口、第一氧化催化装置、颗粒捕集装置和尾气出口,尾气入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氧化催化装置的入口连通,第一氧化催化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颗粒捕集装置的入口连通,颗粒捕集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三连接管与尾气出口连通;其中,第一连接管的管壁上设有用于向第一连接管内喷射气态烷烃的气态烷烃喷射装置,第一氧化催化装置的孔道内壁上涂覆有吸附脱氢剂,吸附脱氢剂能够吸附气态烷烃,并使气态烷烃发生催化裂解生成碳和氢气。本公开提供的尾气后处理系统能够在较低的温度(通常为150℃)下对车辆尾气中的污染气体进行处理,而且处理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系统、一种尾气后处理方法以及具有该尾气后处理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尾气处理技术的发展,车辆尾气排放法规中规定的NOX排放限值越来越低,这对车辆尾气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关技术中,为了提升对NOX的处理效果,通常在车辆尾气后处理系统中设置尿素喷射装置,尿素喷射装置可以向车辆尾气处理系统中喷射尿素溶液,其中的尿素可以热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氨气,氨气能够与NOX在高温催化条件下生成氮气和水,从而达到净化车辆尾气中NOX的目的。
然而,尿素喷射装置的工作温度较高,通常不低于200℃,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车辆尾气的温度在车辆启动后的一段时间内难以达到尿素喷射装置的工作温度,这会导致尿素喷射装置停止工作,造成车辆尾气中的NOX排量超标;此外,当车辆尾气的温度较低时,尿素热解不充分,会在尿素喷射装置的喷嘴处形成三聚氰酸结晶物而堵塞喷嘴,导致尿素喷射装置工作障碍,这也会造成车辆尾气中的NOX排量超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车辆尾气后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气后处理系统、一种尾气后处理方法以及具有该尾气后处理系统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尾气后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尾气入口、第一氧化催化装置、颗粒捕集装置和尾气出口,所述尾气入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氧化催化装置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氧化催化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颗粒捕集装置的入口连通,所述颗粒捕集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所述尾气出口连通;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壁上设有用于向所述第一连接管内喷射气态烷烃的气态烷烃喷射装置,所述第一氧化催化装置的孔道内壁上涂覆有吸附脱氢剂,所述吸附脱氢剂能够吸附所述气态烷烃,并使所述气态烷烃发生催化裂解生成碳和氢气。
可选地,所述气态烷烃包括C1~C4烷烃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甲烷;
所述吸附脱氢剂包括碳化钨;
所述吸附脱氢剂在所述第一氧化催化装置孔道内壁上的涂覆量为1~10mg/cm3。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气态烷烃存储装置,所述气态烷烃存储装置与所述气态烷烃喷射装置对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氧化催化装置的孔道内壁上还涂覆有Pt、Pd和Rh,其中,所述Pt的涂覆量小于所述Pd的涂覆量;
优选地,所述Pt的涂覆量与所述Pd的涂覆量之比为1~2:8~9。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尾气出口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氧化催化装置,所述第二氧化催化装置的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氧化催化装置的出口通过第四连接管与所述尾气出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92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