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口摄入用吸附剂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79607.7 | 申请日: | 2020-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0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 发明(设计)人: | 大木达彦;田中英二;大桥梨绘;木村结衣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木工艺 |
| 主分类号: | A61K9/20 | 分类号: | A61K9/20;A61K9/48;A61K33/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1 | 代理人: | 杨楷;毛立群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摄入 吸附剂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经口摄入用吸附剂(10)被设为具有多个微粒子吸附剂(12)的构成,微粒子吸附剂(11)通过对平均粒径设为50~600μm、比表面积设为1000~3300m2/g的球状微粒子活性炭(11)进行杀菌而成,球状微粒子活性炭(11)是对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原料通过外部加热和基于微波的内部加热进行加热、实施活化处理而生成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微粒子吸附剂的经口摄入用吸附剂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了多种由活性炭构成的吸附效率高的微粒子吸附剂。专利文献1中的微粒子吸附剂使用了作为医疗用的、以酚醛树脂为原料生成的活性炭。随试验结果一并记载了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大,能够有效地吸附毒性物质和有害物质、代谢废物这一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449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文献中并未记载对微粒子吸附剂进行杀菌。由于是医疗用的,因此在医院等中使用时进行杀菌即可,但在例如市售品那样,制成为易于服用的胶囊封装的情况下,需要在将微粒子吸附剂填充至胶囊之前进行杀菌来作为安全卫生措施。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口摄入用吸附剂,保证安全卫生性,使其易于经口摄入,吸附性能良好。此外,其目的还包含提供一种能够简便且迅速地制造这样的经口摄入用吸附剂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经口摄入用吸附剂是具有多个微粒子吸附剂的经口摄入用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子吸附剂通过对平均粒径设为50~600μm、比表面积设为1000~3300m2/g的球状微粒子活性炭进行杀菌而成,所述球状微粒子活性炭是对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原材料通过外部加热和基于微波的内部加热而进行加热、实施活化处理而生成的。
此外,本发明的经口摄入用吸附剂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多个微粒子吸附剂的经口摄入用吸附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工序:活性炭生成工序,对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原材料通过外部加热和基于微波的内部加热而进行加热、进行活化处理,生成平均粒径设为50~600μm、比表面积设为1000~3300m2/g的球状微粒子活性炭;杀菌工序,对球状微粒子活性炭进行杀菌,形成所述微粒子吸附剂。
发明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经口摄入用吸附剂被设为上述的构成,因此能够保证安全卫生性,并使其经口摄入性良好。此外,由于比表面积大,因此吸附性能也良好。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经口摄入用吸附剂的制造方法被设为上述的步骤,因此能够简便且迅速地制造吸附性能优异的上述经口摄入用吸附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经口摄入用吸附剂的制造方法的概略流程图。
图2是在该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活性炭生成系统的构成图。
图3是在该系统中使用的反应炉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在该系统中生成的球状微粒子活性炭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经口摄入用吸附剂的制造方法的概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经口摄入用吸附剂10的制造方法(以下简称为制造方法)的概略基本步骤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木工艺,未经株式会社大木工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796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