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有保持检测装置的上位锁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73066.7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5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V·巴斯卡;L·杜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峰起落架系统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5/28 | 分类号: | B64C25/28;B64D45/00;E05B15/00;E05B81/64;E05C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茅翊忞 |
地址: | 法国韦利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有 保持 检测 装置 上位 | ||
用于选择性地将可移动元件的珠形件保持在捕获器中的上位锁,包括具有传感器(30)和目标部(31)的检测装置,传感器(30)和目标部(31)在闭合位置和彼此分开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之间相对于彼此可移动,目标部或者传感器中的一个由用于锁定捕获器的构件支承,并且目标部或者传感器中的另一个由指示器杆(20)支承,该指示器杆与珠形件相互作用并且在指示捕获器中没有珠形件的第一位置和指示捕获器中存在珠形件的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使得如果锁定构件处于锁定位置并且指示器杆处于指示捕获器中存在珠形件的第二位置,目标部和传感器只能处于接近位置。包括这种上位锁的起落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比如在飞行器上使用的上位锁,用于将飞行器起落架或货舱门保持在缩回位置,并且更一般地,用于将飞行器的任何移动元件保持在其位置之一中。
背景技术
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这种类型的上位锁包括在保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枢转地安装在上位锁上的钩,以及用于锁定该钩的构件,当钩被带入保持位置时,该构件被推动就位用于锁定该钩,并且该构件被解锁致动器朝向解锁位置推回,以使钩能够朝向释放位置摆动,从而释放可移动元件。
钩与可移动元件的捕获销协配,当该元件到达它被保持的位置时,将钩推到保持位置中,在该保持位置中钩被锁定构件自动锁定。可移动元件的捕获销随后被捕获在钩中,并且不能从中释放。为了使得可移动元件能够被释放,必须将锁定构件推回到解锁位置,例如借助解锁致动器。然后可移动元件自由地离开其中它被保持的位置,捕获销从保持位置朝向释放位置驱动该钩。
上位锁通常设置有接近传感器以便检测锁定构件的位置。为此,锁定构件在远离接近传感器的位置和靠近接近传感器的位置之间配备有可移动的目标部,该目标部的每个位置与锁定构件的位置之一相关联,使得当锁定构件从解锁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时,接近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发生变化,反之亦然。检测到锁定构件处于锁定位置意味着捕获销已经将钩推到其自动锁定的保持位置,使得该检测也对应于保持可移动元件的间接检测。
然而,有时钩已被正确检测到处于其保持位置,但实际上捕获销并没有被钩保持,因为钩的部分破损,阻止了它保持捕获销。在这些异常情况下,检测到钩处于保持位置并不能保证可移动元件实际上已被保持。
文献WO2018/189299建议为外壳提供第二接近传感器,以在钩处于其保持位置时检测捕获销是否实际存在于钩中。为此,第二目标部由指示器杆承载,该指示器杆被捕获销本身推回,并且如果捕获销不在钩中,则该指示器杆将第二目标部放置在远离传感器的位置,并且如果在保持位置中捕获销在钩中,则放置在靠近第二传感器的位置。因此,如果第一传感器指示锁定构件处于锁定位置并且如果第二传感器指示捕获销实际上存在于钩中,则认为可移动元件被有效地保持。这种布置必然涉及使用两个传感器的稳健性较低,并且需要进行两个信号的逻辑组合。
同一文献建议仅使用一个接近传感器,通过将其放置在上位锁上,使得能够检测分别链接到锁定构件和指示器杆的两个目标部附近同时存在,如果锁定构件和钩处于锁定位置并且如果捕获销存在于钩中,两个目标部才接近该接近传感器。然而,通过同一传感器同时检测若干接近目标部难以控制,并且可能会产生错误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位锁,其使得能够以可靠的方式检测处于保持位置的钩和在钩中存在捕获销,而不需要数字化处理或精细的多目标部控制。
为了实现该目的,提出了一种用于选择性地保持可移动元件的捕获销的上位锁,该上位锁包括:
-钩,该钩在用于可移动元件的捕获销的释放位置和保持位置之间可移动;
-锁定构件,锁定构件与钩相互作用并且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在锁定位置中,它将钩固定在保持位置,在解锁位置中,钩在可移动元件的捕获销的作用力下自由位移;
-检测装置,检测装置适用于检测其中钩处于保持位置并且捕获销存在于钩中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峰起落架系统公司,未经赛峰起落架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730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