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电容器以及薄膜电容器用的外装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48484.0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1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城岸贤;菊池公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株式会社指月电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G2/10 | 分类号: | H01G2/10;H01G2/24;H01G4/224;H01G4/3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朴云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电容器 以及 电容 器用 壳体 | ||
薄膜电容器(1)具备:电容器元件(10),具备在树脂薄膜(13)的表面设置了金属层(15)的金属化薄膜(11);外装壳体(20),在内部容纳电容器元件(10);以及填充树脂(30),填充在电容器元件(10)与外装壳体(20)之间,外装壳体(20)由包含液晶聚合物和无机填充材料的树脂组成物构成,外装壳体(20)的外表面处的上述无机填充材料的露出量为5%以上且9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电容器以及薄膜电容器用的外装壳体。
背景技术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该电容器元件将在树脂薄膜的表面设置了金属蒸镀膜的金属化薄膜卷绕或者层叠而成。若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使用这样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则起因于水分的浸入,将进行金属蒸镀膜的羟基化反应。由此,存在如下的问题,即,金属蒸镀膜的导电性会丧失,静电电容下降。
因此,已知将电容器元件容纳于水蒸气隔绝性优异的金属壳体的内部的方法。不过,因为金属壳体的导电性高,所以需要在与电容器元件连接的引线端子与金属壳体之间实施绝缘对策。
还已知如下的方法,即,代替金属壳体而使用包含绝缘性高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者聚苯硫醚(PPS)等的树脂壳体。通过使用这些树脂壳体,从而变得不需要绝缘对策,但是与金属壳体相比较,水蒸气隔绝性显著下降。特别是,近年来为了确保在汽车等高可靠性市场中要求的85℃85%RH气氛下的耐湿可靠性,需要使树脂壳体等变厚,不符合部件小型化的趋势。
针对上述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包含:电容器元件;树脂壳体,在内部容纳上述电容器元件;以及填充树脂,填充在上述电容器元件和上述树脂壳体的间隙,在该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中,在上述电容器元件与上述树脂壳体之间,并且在上述树脂壳体的内壁附近,配置了气体隔绝性塑料薄膜。在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具备:壳体;电容器元件,容纳在上述壳体内;以及树脂,填充在上述壳体内,埋没电容器元件,在该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中,在上述电容器元件与上述树脂上表面之间配置了金属箔层压片。
此外,作为容纳电容器元件的壳体的材料,在专利文献3记载了也可以代替PBT或者PPS而使用液晶性聚合物(LCP)。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733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116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229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像专利文献1或者专利文献2那样使用塑料薄膜或者金属箔层压片来保护电容器元件的情况下,在壳体内填充树脂时的作业性变差、成本增加等问题令人担忧。
另一方面,在像专利文献3那样使用LCP作为容纳电容器元件的外装壳体的材料的情况下,与包含PBT或者PPS的树脂壳体相比,气体隔绝性优异,且与金属壳体不同,还不需要绝缘对策。
使用了LCP材料的外装壳体能够通过射出成型来制作。一般来说,已知使用了LCP材料的成型体包含:纤维状的树脂的取向性低且随机地取向的芯层;以及形成为夹着上述芯层的、树脂的取向性高的皮层,进而,在皮层的表面形成有树脂的取向性更高的表面皮层。
表面皮层有如下的特征,即,容易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或者摩擦而剥落。因此,在使用LCP材料制作的外装壳体中,有可能由于树脂从外表面剥离而引起薄膜电容器的外观不良。特别是,在外装壳体的外表面利用激光或者墨水等实施了印字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树脂从外表面剥离而使印字的视觉辨认性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株式会社指月电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株式会社指月电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484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假体心脏瓣膜及其递送设备
- 下一篇:图像形成设备中的URL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