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方法以及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12592.2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6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河村达朗;柳川博人;安浦雅人;藤卷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33/553;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张轶楠;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方法 以及 装置 | ||
通过使固定于具有磁性的金属颗粒(2)的第1物质(3)和由荧光体(4)标记的第2物质(5)与标靶物质(1)结合来形成复合体(6)(S101),通过施加磁场来使复合体(6)进行移动(S102、S104),对移动中的复合体(6)照射具有预定波长的激励光(21),激励光使荧光体(4)放射荧光,荧光通过在金属颗粒(2)产生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被增强(S103),历时地拍摄被增强了的荧光,取得多个二维图像(S105),基于多个二维图像各自包含的光点来检测标靶物质(1)(S106),金属颗粒(2)具有内核部(2a)和外壳部(2b),该内核部(2a)由磁性材料形成,该外壳部(2b)覆盖内核部(2a),由产生局域等离激元表面共振的非磁性的金属材料形成。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以光学方式对存在于液体中的标靶物质进行检测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装置。尤其涉及利用了通过金属纳米微粒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Resonance)的作用对荧光进行增强的表面增强荧光法(Surface Enhanced FluorescenceSpectroscopy)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为由病原体导致的感染症的扩大、新病原体的出现等问题,急需开发能够检测这些病原体的装置。作为检测对象物(也即是标靶物质),已知有病原性蛋白质等分子、病毒(外壳蛋白质等)、细菌(多糖等)等。还公开了对于这些标靶物质的、利用了表面增强荧光法的高灵敏度的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金属微粒和荧光体一体化而得到的检测抗体。由此,从荧光体放射的荧光通过基于金属微粒的等离激元共振被增强,因此,能够检测微量的标靶物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160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2-3836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13345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19765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7/187744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Michael E.Jolley et al.Clinical Chemistry,vol.27,No7(1981)
非专利文献2:Kathryn L.Kellar et al.Experimental Hematology 301227-1237(2002)
非专利文献3:AimPlex_Multiplex_Immunoassay_User_Manual Rev 1.3.24
非专利文献4:Yasuura,M.and Fujimaki,M.Sci.Rep.6,39241;doi:10.1038/srep39241(2016).
非专利文献5:Anger,P.;Bharadwaj,P.;Novotny,L.PhysRevLett.96.113002(2006)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传感器中,从没有与标靶物质结合的游离状态的检测抗体放射的荧光也会通过等离激元共振被增强。也即是,由于背景光上升,因此,检测的灵敏度会降低。也可以考虑通过除去游离状态的检测抗体来使检测灵敏度提高的方法,但操作变得复杂,检测所需要的时间也会增加。
于是,本公开提供能够实现使用了表面增强荧光法的标靶物质的检测灵敏度的提高的检测方法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25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