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水冷式电池散热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272952.9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5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迪;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6563;H01M10/6551;H01M10/6554;H01M10/65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赵艳 |
| 地址: | 21118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汽车 水冷 电池 散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水冷式电池散热结构,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内侧安装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后端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前侧规定连接有安装导轨,所述安装导轨上侧安装有固定吊杆,所述固定吊杆右侧安装有冷却泵,所述冷却泵前侧上端安装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右侧下端开设有冷却液入口,所述冷却液入口下侧安装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右侧上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右侧安装有过冷却器。该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水冷式电池散热结构,外型结构成熟,工作原理成熟,冷却逐级进行,冷却效果好,便于安装替换,可维护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水冷式电池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新能源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市场上的冷却结构,不能合理利用车辆空间,散热效率有限,容易导致电池结构过热,集成度过高,不便于维修替换,且结构与传统车辆散热结构差距过大,不便于维修人员快速适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水冷式电池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市场上现有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水冷式电池散热结构,散热效率不足,维护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水冷式电池散热结构,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内侧安装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后端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前侧规定连接有安装导轨,所述安装导轨上侧安装有固定吊杆,所述固定吊杆右侧安装有冷却泵,所述冷却泵前侧上端安装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右侧下端开设有冷却液入口,所述冷却液入口下侧安装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右侧上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右侧安装有过冷却器。
进一步的,所述过冷却器内侧后端固定安装有冷却液管,所述冷却液管上端安装有冷却歧管,所述冷却液管设置有冷却液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板有多组沿固定吊杆后侧等间距分布,所述固定杆有多组关于冷却板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蛇形管垂直于冷却板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呈截面为前大后小梯形的管状结构,所述散热片有多组关于进气口中心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内侧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关于散热器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电动机外侧安装有风扇,所述散热器后侧固定连接有锁定座,所述锁定座与固定杆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吊杆有两组相互平行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水冷式电池散热结构,通过设置过冷却器,使冷却液在回到电池冷却结构前过冷,可以利用车辆行驶的气流快速降低冷却液初始温度,通过排气口配合冷却液管,使气体在经过冷却器时可以加速增加散热速度,通过散热片配合进气口,使冷却液在进行冷却循环时可以逐步降低温度同时可以引导气流稳定从蛇形管底端流过保持冷却效果,通过蛇形管配合冷却板,使装置的冷却热交换面积增大,便于热量快速排出,通过散热器,使冷却板之间可以有连续的气流透过加快散热速度,通过设置固定吊杆配合安装导轨,使该装置的易损结构可以进行快速替换,该新型整体结构,冷却效果好,结构简单可靠,复合传统车辆安置方式,便于维护人员快速熟悉,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729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护效果好的烫画制品
- 下一篇:具有拆装式胸垫的女士上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