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纵梁与上横梁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20697.3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28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雷飞;邱志锋;黄启华;方一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7/02;B62D27/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惟盛赟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8 | 代理人: | 黄敏华 |
地址: | 41008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纵梁 横梁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纵梁与上横梁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上纵梁侧面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向上纵梁的外侧伸出,所述上横梁与第一连接板搭接。本实用新型增大了上纵梁与上横梁之间的重叠区域,通过上纵梁对上横梁形成支撑,强化了上纵梁与上横梁的之间连接强度,提高整车的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纵梁与上横梁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为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在新能源汽车车身骨架设计中一般会采用轻量化的型材,目前,多数型材之间的联结均采用焊接工艺。对于梁与梁之间的连接来说,两者的重叠区域较小,难以保证焊接的强度和耐久度。
公告号为CN20829133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商用车车架横梁连接件,包括横梁连接板和纵梁连接板,所述横梁连接板与纵梁连接板经折弯或冲压形成L型,横梁连接板和纵梁连接板的两端直角转弯处设置有斜拉筋,横梁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横梁连接螺栓孔,纵梁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纵梁连接螺栓孔。该专利中通过连接件对横梁进行进行连接,提升了整个车架的刚性,但是通过连接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纵梁与上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上纵梁与上横梁的连接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上纵梁与上横梁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上纵梁侧面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向上纵梁的外侧伸出,所述上横梁与第一连接板搭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凹陷的第一限位槽,所述上横梁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宽度与所述上横梁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一限位槽配合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一限位槽配合形成第三限位槽,所述上横梁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分别插入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梁与第一连接板的重叠区域通过FDS流钻螺钉连接或SPR自穿刺铆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梁与第一连接板之间填充有结构胶。
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梁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内为空腔。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纵梁与上横梁的连接结构,通过在上纵梁的外侧设置第一连接板,增大了上纵梁与上横梁之间的重叠区域,通过上纵梁对上横梁形成支撑,强化了上纵梁与上横梁的之间连接强度,提高整车的刚性。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纵梁与上横梁的连接结构,通过在第一连接板上设置第一限位槽,使得上横梁插接至第一限位槽内,对上横梁的水平方向进行了限制,使得上纵梁和上横梁能够更好的传递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进一步加强上纵梁与上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纵梁与上横梁的连接结构,通过在第一限位槽的开口端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使之形成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同时在上横梁的底部设置第二连接板,当上横梁插入第一限位槽内的同时,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内,对上横梁的竖直方向进行了限制,使得上纵梁和上横梁更够更好的传递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进一步加强上纵梁与上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纵梁与上横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纵梁与上横梁的连接结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上纵梁与上横梁的连接结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上纵梁与上横梁的连接结构的部分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206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叶发酵用烘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浴式巴氏杀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