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RF-MCU二维无线主控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18166.0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4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联万物(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H05K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本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74 | 代理人: | 梁鹏钊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 mcu 二维 无线 主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RF‑MCU二维无线主控,包括PCB主板,所述PCB主板上部设有解码引擎头和电池端子座,所述电池端子座输出端连接有震动器与蜂鸣器,所述震动器与蜂鸣器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PCB主板上部一侧还焊有天线,所述解码引擎头上安装有排线,所述PCB主板下部焊有FPC座和RF‑MCU芯片,所述FPC座与RF‑MCU芯片相连接,所述PCB主板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排线连接端贯穿穿线孔与FPC座相连接,所述RF‑MCU芯片第一输出端连接有Flash模块、RF芯片和RF晶振,所述RF芯片与RF晶振之间相互关联,所述RF芯片与天线输入端相连接,所述RF‑MCU芯片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有LDO稳压器和most管、电容。本实用新型对主板两面充分利用,提高紧凑程度,解码高效快速,布线合理安全,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主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RF-MCU二维无线主控。
背景技术
MCU即微控制单元,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或者单片机,是把中央处理器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计数器、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诸如手机、PC外围、遥控器,至汽车电子、工业上的步进马达、机器手臂的控制等。
但一般MCU主控基本上所用单片机核心板都是相同的,而现有的一些核心板要么接口不够丰富,要么就是太过复杂体积庞大,不够紧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F-MCU二维无线主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RF-MCU二维无线主控,包括PCB主板,所述PCB主板上部设有解码引擎头和电池端子座,所述电池端子座输出端连接有震动器与蜂鸣器,所述震动器与蜂鸣器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PCB主板上部一侧还焊有天线,所述解码引擎头上安装有排线,所述PCB主板下部焊有FPC座和RF-MCU芯片,所述FPC座与RF-MCU芯片相连接,所述PCB主板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排线连接端贯穿穿线孔与FPC座相连接,所述RF-MCU芯片第一输出端连接有Flash模块、RF芯片和RF晶振,所述RF芯片与RF晶振之间相互关联,所述RF芯片与天线输入端相连接,所述RF-MCU芯片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有LDO稳压器和most管、电容,所述RF-MCU芯片与LDO稳压器之间通过电阻连接,所述RF-MCU芯片与most管和电容之间通过三极管连接,所述PCB主板下部还焊有连接端子座、按键和二极管,所述按键与RF-MCU芯片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蜂鸣器和震动器之间通过导线与二极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PCB主板上开设有孔位,所述解码引擎头底部安装有卡接于孔位处的卡块。
优选的,所述电池端子座用于连接主电池和备用电池。
优选的,所有所述芯片和模块均固定设置在PCB主板上,各自的电源总线端子之间连接,各模板的通信总线端子之间连接,组成一个整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端子座内对称设有限位片。
优选的,所述PCB主板还包括输出至少一种规格的电压值的电源回路和一电源总线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PCB主板、穿线孔和排线,能对主板两面充分利用,使各个模块芯片之间布线合理,提高紧凑程度,减少整体的体积;
2、本实用新型同时还设置了振动器和蜂鸣器,能及时发出信号,对使用者进行反馈,解码高效快速,布线合理安全,降低安全隐患,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RF-MCU二维无线主控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联万物(广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智联万物(广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18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