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扰流作用的支撑降温单元及包含其的加热卷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49659.6 | 申请日: | 202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31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龚为民;雷萍;汤建国;尚善斋;吴俊;李志强;韩敬美;吕茜;田永峰;洪鎏;袁大林;廖晓祥;廖思尧;陈永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D1/00 | 分类号: | A24D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钟华;任永利 |
| 地址: | 6502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作用 支撑 降温 单元 包含 加热 卷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扰流作用的支撑降温单元,支撑降温单元具有管壁(21)和轴向管腔(22);管壁(21)包括扰流部件(211)和内包裹层(212),内包裹层(212)靠近轴向管腔(22);扰流部件(211)为圆环柱体,其外壁上具有螺旋形或折线形的扰流槽(2111)。扰流槽(2111)可以增大烟气与支撑降温单元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更有效的降温。而采用螺旋形或折线形延伸的方法可以改变与扰流部件(211)接触的烟气的气流路径,对径直流通支撑降温单元的烟气产生扰流现象,从而增加烟气在支撑降温单元中停留时间,避免烟气直接快速通过支撑降温单元,进一步实现对烟气的降温和增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加热不燃烧卷烟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扰流作用的支撑降温单元及包含其的加热卷烟。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问题的重视及对卷烟产品个性化体验的需求提升,烟草行业不断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升级,开发出各种具有降焦减害的烟支。其中,加热不燃烧型卷烟由于其卷烟加热方式不同于传统卷烟制品,使其能够在满足消费者对于卷烟产品的感官需求的同时提供更加健康的抽吸体验。
现有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支主要包括发烟芯材段、中空支撑段、降温段和滤嘴段,其中中空支撑段不仅对烟支起到支撑的作用,更主要的是汇聚烟气并协助降温段对烟气降温。目前中空支撑段主要采用中空纸管或中空醋酸纤维棒,两者存在的问题是:1、烟气与中空支撑段管壁的接触面积有限,不能实现有效的降温; 2、烟气在中空支撑段中停留时间短,直接快速通过中空支撑段进入降温段,中空支撑段的降温效率低;3、管壁支撑性不足,经过切刀时会产生较大形变,造成支撑降温单元的支撑性能下降,或者支撑降温单元在生产、运输途中坍塌变形,从而给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支卷制过程增加难度,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对烟气的降温,目前主要是针对降温段的降温材料进行改进或者直接增加降温材料的用量,但降温材料多为相变材料,在抽吸几口后,相变材料缩塌并堵住气流通道,吸阻大幅度升高,影响抽吸体验。
因此,在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支领域,人们希望得到一种支撑力强,不易变形塌陷,且兼顾降温和增香的支撑降温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扰流作用的支撑降温单元,所述支撑降温单元具有管壁21和轴向管腔22;
所述管壁21包括扰流部件211和内包裹层212,所述内包裹层212靠近所述轴向管腔22;
所述扰流部件211为圆环柱体,其外壁上具有螺旋形或折线形的扰流槽 2111。
优选地,所述扰流槽2111沿轴向或沿径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扰流槽2111的宽度为0.2-1.0mm。
优选地,所述内包裹层212为纸层、醋酸纤维层或高分子材料无纺布层。
优选地,所述扰流部件211由片状材料经过棍压以形成所述扰流槽2111,所述片状材料选自醋酸纤维片材、纸材、聚乙烯片材、聚丙烯片材、聚氯乙烯片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或聚乳酸片材,所述片状材料的厚度为 0.1mm-0.8mm。
优选地,所述扰流部件211的厚度为0.5mm-3mm。
优选地,所述扰流部件211内具有增香物质,所述增香物质选自聚乙二醇或香精。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所述支撑降温单元的加热卷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发烟单元1和过滤单元3;所述支撑降温单元位于所述发烟单元 1和所述过滤单元3之间;
所述支撑降温单元和所述过滤单元3通过成形纸包裹形成嘴棒,所述发烟单元1和所述嘴棒通过接装纸接装;
所述支撑降温单元的长度为所述嘴棒总长度的2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49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