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涡轮叶片前缘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36339.1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66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于飞龙;肖俊峰;高松;李园园;段静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5/18 | 分类号: | F01D5/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轮 叶片 前缘 冷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涡轮叶片前缘冷却结构,在叶片根部靠近叶片前缘开设有冷却通道(2)和双旋流腔(4),冷却通道(2)和双旋流腔(4)之间通过若干旋流喷嘴(3)连通,在叶片压力面(7)开设有若干与双旋流腔(4)连通的第二气膜孔(6),在叶片吸力面(8)开设有若干与双旋流腔(4)连通的第一气膜孔(5)。本实用新型可改善叶片前缘换热不均匀性,具有换热性能好和压力损失低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轮机涡轮冷却叶片,特别涉及一种涡轮叶片前缘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燃气轮机对效率和输出功率要求的不断提高,涡轮的进口温度也随之提高,这会使涡轮部件热负荷大大增加,开发新型高效冷却结构关乎燃气透平以致整台燃气轮机的性能。
旋流冷却是一种新型叶片前缘冷却方式,在该冷却方式中,冷气通过旋流喷嘴切向进入冷却腔室,形成大尺度高速的旋转运动,冲刷靶面边界层,同时加强了冷气掺混以实现对叶片的冷却。旋流冷却方式具有冷却性能好,压损低的特点。相对于冲击冷却,换热分布更加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涡轮叶片前缘冷却结构,以改善涡轮叶片前缘冷却性能。
为了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涡轮叶片前缘冷却结构,在叶片根部靠近叶片前缘开设有冷却通道和双旋流腔,冷却通道和双旋流腔之间通过若干旋流喷嘴连通,在叶片压力面开设有若干与双旋流腔连通的第二气膜孔,在叶片吸力面开设有若干与双旋流腔连通的第一气膜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双旋流腔为两个圆形腔室叠加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双旋流腔的腔室截面的两个圆形直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两个圆形腔室的圆心距离与圆形直径比大于0.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旋流喷嘴的截面为圆角矩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旋流喷嘴的入射位置位于双旋流腔两圆心连线中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旋流喷嘴的入射位置靠近叶片压力面的圆形腔室切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旋流喷嘴的入射位置靠近叶片吸力面的圆形腔室切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叶片压力面和叶片吸力面的气膜孔轴线与叶片壁面夹角为20°~60°,气膜孔间距与气膜孔直径比为2.5~10。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涡轮叶片前缘冷却结构,通过布置的旋流喷嘴,在冷却腔室内形成大尺度的旋涡流动,两个圆形腔室的旋涡还会相互交叉作用,进一步强化表面换热,与其他冷却方式相比表面换热也更加均匀。
对传统的旋流冷却结构,冷却气体自进气通道或进气孔进入旋流腔室后,在腔室内旋流后沿叶片前缘通道向下或向上流动,靠近排气端的旋流孔处将承受强烈的横向流动阻碍,旋流冷却效果相对减弱,即传统的旋流冷却属于强制对流换热的范畴,旋流腔室第一气膜孔和第二气膜孔的加入,对旋流腔室而言,相当于加入了一部分壁面附面层抽吸的作用,显著改善靠近排气端多个旋流喷嘴对壁面的旋流冷却效果,同时也加入了对叶片外壁面的气膜冷却作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缘结构中双旋流腔为双圆形融合型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涡轮叶片前缘冷却结构的局部剖切图;
图2为自冷却通道剖切的实体模型图;
图3为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363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称重机
- 下一篇:踝泵运动锻炼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