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乘用车差速器总成的装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07635.1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87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麻松;张小波;宁小彬;李庄;袁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14 | 分类号: | B25B27/14;B25B11/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刘玉凡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 差速器 总成 装配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乘用车差速器总成的装配机构,包括底板,底板中心装有3个用于对差速器壳进行导向和限位的基座,底板左右两侧各装有一个把手,前后两侧每侧设有2根导向立柱,4根导向立柱分别通过4个固定卡箍与底板连接;每根导向立柱上方各设有1个回位弹簧,其下方装有限位卡箍,相邻两根回位弹簧上方设置一组导向支座,其能够随导向立柱一起上下滑动,还包括定位模块,能够限定差速器壳旋转自由度。本实用新型乘用车差速器总成的装配机构,轻便易搬运,操作简洁,定位准确,具有足够的强度,还可保证一次装夹即可完成整个差速器总成的成品装配,效率高,稳定性好,同时还保证产品一致性,既适用于试制小批量生产,又可应用于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整车总装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差速器总成的装配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项目的差速器总成一般采用铆接或螺栓螺母连接,这种螺栓螺母连接可利用夹具限定螺母,在另一端拧紧螺栓的方式。但此差速器总成为螺栓直接与差速器壳连接,差速器壳外轮廓近似半球形,无可限位的位置,采用以往的方式无法实现总成装配。另外,由于此差速器总成的从动锥齿轮直径较大,从动锥齿轮与差速器壳采用过渡配合,在无导向的情况下连接,极易因偏心造成的零件质量问题,无法实现差速器总成的批量生产。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软连接差速器装配的翻转机构-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软连接差速器装配的翻转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上设有用于夹持固定差速器的夹具体,所述的夹具体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固定在支撑座上,所述的转轴上设有当夹具体位于水平状态时限制转轴转动的插销。但是,其侧重解决差速器装配过程中的翻转问题,不涉及差速器壳和从动锥齿轮的导向和定位问题的解决。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差速器装配用止动销压装机构-该发明涉及一种差速器装配用止动销压装机构,包括压入头和送料机构,所述压入头上设有止动销夹紧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将止动销送至止动销夹紧机构,所述止动销夹紧机构夹紧所述止动销,采用送料机构将止动销输送至止动销夹紧机构,止动销夹紧机构将止动销夹紧在压入头上,压入头将止动销压装在差速器壳体上,实现了止动销的自动化安装,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但是,其解决的是差速器装配过程中止动销的压装以及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差速器装配定位防转工装-该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避免差速器壳体在与齿圈装配时偏转的差速器装配定位防转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周向外缘形状与差速器壳体内孔周向内缘形状相同,所述底板左侧设有竖板,所述竖板上可转动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与防转板端部相固定,所述防转板形成有上下贯穿以对差速器壳体螺孔让位的让位槽,所述防转板中部设有上下贯穿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呈长方形槽型结构,所述定位槽左右侧槽壁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槽前后侧槽壁间的距离,当差速器壳体支撑在定位块上侧,且防转板翻转以支撑在差速器壳体上时,防转板套设在差速器壳体上部外,定位槽前侧槽壁与差速器壳体上部前端面平行设置。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侧重解决差速器装配过程中的翻转问题或是差速器装配过程中止动销的压装以及自动化生产问题,并未涉及差速器壳和从动锥齿轮的导向和定位问题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乘用车差速器总成的装配机构,以解决差速器总成装配时无专用工装定位导向和螺栓无法拧紧的问题。实现差速器壳的固定,保证在零部件装配过程中,壳体稳固不便宜;实现从动锥齿轮的导向,保证从动锥齿轮与差速器壳装配时的同轴;实现差速器螺栓力矩的拧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乘用车差速器总成的装配机构,包括底板5;
所述底板5中心装有3个用于对差速器壳22进行导向和限位的基座,底板5左右两侧各装有一个把手1,前后两侧每侧设有2根导向立柱17;
所述4根导向立柱17分别通过4个固定卡箍18与底板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076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鼠标线下坠的办公桌
- 下一篇:一种车门玻璃导槽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