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碰撞头车车体端部系统及轨道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24404.2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73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晋乐;王京军;刘志盛;赵士忠;车全伟;田洪雷;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9/04 | 分类号: | B61F19/04;B61G11/00;B61D17/10;B61F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碰撞 车车 体端部 系统 轨道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碰撞头车车体端部系统及轨道车辆,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与防爬吸能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防爬吸能装置包括吸能元件,所述吸能元件包括多排多列网格,每一网格中均设置导向元件,所述固定座对应于吸能元件处设置导向通道,导向通道具有内部空腔以供导向元件穿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吸能安全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碰撞头车车体端部系统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当轨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相当大一部分撞击能量都是由头车的端部结构来吸收的,轨道车辆头车端部系统承受的变形作用力越大,吸收的能量越多,乘客和车辆受到的伤害就越轻,轨道车辆的耐撞性能就越好。但是为了保证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能够局限于预先设定的专门的碰撞变形能量吸收区内,头车端部吸能区结构的承载能力必须明显低于客室区域的车体结构。即头车端部吸能结构设计必须同时满足多个、并且经常是相互矛盾的要求,该集成的头车端部吸能结构不仅要承受碰撞时的冲击载荷,还要传递正常运行时的静态载荷。此外,由于列车车轮的磨损、点头以及垂向/横向载荷不均等因素,导致意外碰撞事故中列车间会存在垂向或横向偏移,列车间很可能会发生爬车现象,该头车端部吸能结构还需要设置合适的结构装置来传递那些非理想的的碰撞情况导致的垂向/横向力及附加弯矩,同时不影响或不降低吸能结构的正确变形模式。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轨道车辆头车端部吸能区结构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无法很好的传递垂向/横向力及附加弯矩,导致车辆发现爬车或脱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碰撞头车车体端部系统及轨道车辆,该系统对车体端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升轨道车辆的端部吸能量和变形稳定性,最大限度的降低碰撞事故中爬车或脱轨的风险,从而有效提高轨道车辆的耐碰撞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将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碰撞头车车体端部系统,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与防爬吸能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防爬吸能装置包括吸能元件,所述吸能元件包括多排多列网格,每一网格中均设置导向元件,所述固定座对应于吸能元件处设置导向通道,导向通道具有内部空腔以供导向元件穿过。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座为框架式结构,导向通道为管状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能元件的垂向截面设置为田字形,所述网格的垂向截面为方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能元件固定连接于防爬元件和安装座之间,导向元件一端与防爬元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元件为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在网格中居中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多排多列网格形成一体式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能元件侧部设置诱导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座中部与车钩缓冲装置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座固定于端部底架,端部底架铺设吸能地板,端部底架顶部设置司机室骨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能地板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两第一板端部与第二板固定连接,第一板、第二板围成封闭腔体,封闭腔体内填充多孔吸能材料。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端部底架包括前端弯梁,前端弯梁和固定座之间连接吸能纵梁,吸能纵梁为管状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前端弯梁两端均设置过渡边梁,所述过渡边梁包括折板和弧形板,折板为C字形结构,C字形结构开口侧与弧形板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24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导向防爬吸能装置及轨道车辆
- 下一篇:汽车散热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