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天然冷环境制备载冷介质及运输该载冷介质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29163.6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78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勇;于洋;吴琼;刘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3/00 | 分类号: | E21F3/00;E21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杨洋 |
地址: | 15002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天然 环境 制备 介质 运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天然冷环境制备载冷介质及运输该载冷介质的装置,该装置的制备池位于运输通道的上方,制备池的底部为开闭式底板,上侧设有可伸入制备池内的可伸缩活塞,该装置利用天然冷环境,将制备池内的液体降到冰点以下,制备成固态的载冷介质,开闭式底板打开后,可伸缩活塞能够将制备成的固态载冷介质推入位于运输通道内的运输车内,利用运输车直接将载冷介质运输到井下指定的位置,该装置充分利用了天然冷环境,节约了制冷所需的电能;通过载冷介质制备系统和载冷介质运输系统的配合,实现载冷介质的制备和运输,提高了冷量输送的可靠性,降低了冷量输送的运输和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采掘工作面制冷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天然冷环境制备载冷介质及运输该载冷介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开采能力的提升和能源需求的增加,煤矿开采逐年向深部发展。随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大,煤矿采掘工作面温度越来越高,已成为矿井第六大灾害,极大威胁矿井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现有矿井采掘工作面制冷降温技术主要包括集中空调式制冷降温技术和冰冷却降温技术。其中,集中空调式制冷降温技术一般在地面建立制冷机组,制取低温冷水,再通过管道将低温冷水运送至井下,在井下设置高低压换热器,将一次高压冷冻水转换成二次低压冷冻水,二次低压冷冻水通过管道进入空冷器内,在空冷器内与空气发生热交换,带走工作面热量。冰冷却降温技术通过在地面建立制冰厂,制取粒状冰或泥状冰,利用风力或水力经过管道输送至井下的融冰装置,将融冰得到的低温水输送至需冷地点提供冷量。
而这两种制冷降温技术均有缺点,集中空调式制冷降温技术的缺点包括:1、制冷所需的能量由电能提供,耗电量大,运行成本高;2、输送低温冷水管道长,输冷管道长度一般达千米以上,建设成本高,输冷过程冷损失大,不易维护;3、超长管线输水需进行高压冷水处理,高压冷水输送至井下后还需转换为二次低压冷水,高压冷水处理困难,工艺复杂。
冰冷却降温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制冷所需的冰量大,矿井降温所需日用冰量可达500吨,制冰过程耗费大量的电能;2、在输冰过程中,管道易于堵塞、破裂;3、管线一般长达千米以上,建设成本高、维护难度大,输冰过程冷损失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天然冷环境制备载冷介质及运输该载冷介质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天然冷环境制备载冷介质及运输该载冷介质的装置,包括:
载冷介质制备系统,所述载冷介质制备系统包括可伸缩活塞、制备池和开闭式底板,所述制备池位于运输通道的上方,所述制备池通过位于上侧的开口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制备池的底部为开闭式底板,所述可伸缩活塞位于所述制备池的开口的上方且能够向下伸入所述制备池内;
载冷介质运输系统,至少包括运输车,所述运输车能够在所述运输通道内移动,所述运输车具有用于容纳载冷介质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上侧具有用于载冷介质进入的开口;
所述开闭式底板闭合时,所述制备池能够容纳用于制备载冷介质的液体,所述开闭式底板打开时,所述制备池与所述运输通道连通,所述可伸缩活塞能够将制备成的载冷介质推入位于所述运输车的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载冷介质制备系统还包括输入管;所述输入管的一端与液体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制备池连通,所述输入管上设有截止阀门。
优选地,所述输入管的外侧设有第一保温层。
优选地,所述输入管和所述第一保温层之间设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通过加热带对输入管进行加热。
优选地,所述运输车的腔体外设有隔热层。
优选地,所述运输车具有一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的盖设在所述腔体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盖体内设有隔热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未经黑龙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291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