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气再循环混合器及具有其的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01617.6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35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巍;蔡海杰;赵利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19 | 分类号: | F02M26/19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何家鹏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再循环 混合器 具有 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废气再循环混合器及具有其的发动机,所述废气再循环混合器包括壳体、与壳体连通的废气接入管和设于壳体内的环形挡板,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废气再循环混合器通过设计混合结构,使呼吸系统过滤后废气通过环形的废气通道上的多个喷孔分散进入壳体内腔,从而与新鲜空气混合,实现增大废气与新鲜空气的混合面积,使废气与新鲜空气更快、更充分的混合。进而降低增压器故障率,减小布置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混合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现有闭式循环直接将发动机呼吸系统过滤后废气通入新鲜空气管路,废气与新鲜空气的混合效果较差,容易造成增压器叶轮污染,导致增压器效率下降、寿命降低等故障,且对布置空间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动机呼吸系统中再循环废气与新鲜空气混合效果差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废气再循环混合器,所述废气再循环混合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为筒型结构,所述壳体的壁面设有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腔的废气接入口;
废气接入管,所述废气接入管与所述废气接入口连接,所述废气接入管的内腔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
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环形挡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环形的废气通道,所述废气通道与所述废气接入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环形挡板沿周向方向设有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喷孔,所述废气通道经所述多个喷孔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废气再循环混合器通过设计混合结构,使呼吸系统过滤后废气通过环形的废气通道上的多个喷孔分散进入壳体内腔,从而与新鲜空气混合,实现增大废气与新鲜空气的混合面积,使废气与新鲜空气更快、更充分的混合。进而降低增压器故障率,减小布置空间。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再循环混合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和所述环形挡板均为圆筒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沿轴向方向分为混合区和流道区,所述环形挡板安装在所述混合区,所述壳体的所述混合区的内径大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流道区的内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区与所述流道区连接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混合区远离所述流道区的一端为第二端,所述壳体自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内径逐渐减小,并且所述废气通道的外径与内径的差值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废气再循环混合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腔的安装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挡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凸台连接,所述环形挡板与所述安装凸台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挡板包括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喷孔部和与所述喷孔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向所述环形挡板的径向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废气接入管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喷孔沿所述环形挡板的周向方向呈矩形阵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
发动机机体;
增压器,所述增压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的进气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016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新能源的土地松土装置
- 下一篇:机油泵总成密封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