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多次激活随钻扩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91926.5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8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陶松龄;郭超;何平;魏庆振;刘郅轩;杨春;康建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28 | 分类号: | E21B7/2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张文华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区第***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次 激活 随钻扩眼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多次激活随钻扩眼装置,包括上接头、本体、导向套、刀翼、芯轴、螺旋弹簧、弹簧座、球座,上接头一端与本体一端固定连接,本体内壁上密封卡设导向套,芯轴分别与上接头、导向套及本体的内壁密封卡设,且芯轴、导向套及本体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弹簧座密封卡设在空腔结构内,螺旋弹簧位于所述弹簧座与导向套之间,导向套外壁上环向设有导向轨道槽,本体上有一匹配的导向销,刀翼安装在本体侧壁,且刀翼与本体之间通过碟簧连接,导向套外壁上形成锥面结构,刀翼底侧形成与锥面结构匹配的锥形结构;通过球座被封堵或扩张,导向轨道槽可使得导向销在不同位置被限位,从而实现扩眼作业或常规作业的交替。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钻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井扩眼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多次激活随钻扩眼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对油气成藏机制认识的深化和油气田开发的深入,钻井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解决这些复杂问题也越来越依赖于钻井工具的发展,随钻扩眼技术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提出和发展的。所谓随钻扩眼技术就是采用随钻扩眼工具和常规钻头程序,在全面钻进的同时扩大井眼的一种钻井技术。实践表明,随钻扩眼技术在处理井下复杂情况、降低钻井综合成本、提高钻井速度、提高建井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随钻扩眼工具也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石油钻井配套工具。
目前,国外对随钻扩眼技术的研究一直是几大油田服务公司的研究热点及核心技术。几大油服公司均有成熟的随钻扩眼工具,如斯伦贝谢的Rhino系列扩眼工具、哈里伯顿公司的RTM和URTM扩眼工具、贝克休斯公司的GaugePro扩眼工具、威德福公司的RipTide扩眼工具和国名油井公司的Anderreamer、Dog Leg扩眼工具等。
国内开展随钻扩眼钻井相关研究较晚,对随钻扩眼工具相关研究与实践应用尚处于起步成长阶段,现有的扩眼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扩眼效率低、结构不合理、工作安全性差和寿命短等问题,而且现有的技术无论是投球或压差激活,只能一次扩眼,不能在井下多次使用,严重制约了钻井效率。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能解决扩眼器在钻井过程中不能多次激活扩眼的难题,从而提高钻井效率的可多次激活随钻扩眼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解决扩眼器在钻井过程中不能多次激活扩眼的难题,从而提高钻井效率的可多次激活随钻扩眼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多次激活随钻扩眼装置,包括上接头、本体、导向套、刀翼、芯轴、螺旋弹簧、弹簧座、球座,所述上接头一端与所述本体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本体内壁上密封卡设所述导向套,所述芯轴分别与所述上接头、导向套及本体的内壁密封卡设,且芯轴、导向套及本体之间形成空腔结构,芯轴内壁上设有凸出的凸台结构,使得所述球座可被卡在凸台结构上,所述弹簧座密封卡设在所述空腔结构内,所述螺旋弹簧位于所述弹簧座及导向套之间,所述导向套外壁上环向设有导向轨道槽,本体上有一匹配的导向销,所述刀翼安装在所述本体侧壁,且刀翼与本体之间通过碟簧连接,所述导向套外壁上形成锥面结构,刀翼底侧形成与导向套的锥面结构匹配并接触的锥形结构;
当所述球座被激活球堵住,球座上方液体压力升高,所述芯轴带动导向套向本体方向移动时,可使得螺旋弹簧被压缩,所述刀翼在所述导向套的锥面结构推动下使其背部的切削齿露出所述本体外壁,且导向销滑到所述导向轨道槽的顶端;通过球座被封堵或扩张,所述导向轨道槽可使得导向销在不同位置被限位,从而实现扩眼作业或常规作业的交替。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轨道槽在所述导向套的外壁为环形连通结构,且所述导向轨道槽至少有一套导向销通道,所述导向销通道在所述导向套轴向方向上包括两个最高点位置、一个次高点位置和一个最低点位置,所述导向销可从最低点位置依次到最高点位置、次高点位置、最高点位置,然后回到最低点位置,如此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球座的内径可扩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919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陶瓷插芯塑料适配器
- 下一篇:一种岩盐抑菌液生产中的送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