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宽度提升钢平台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06272.1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7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曾天辉;宗先鹏;胡键;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5/04 | 分类号: | E04G5/04;E04G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刘湘舟;宋元松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度 提升 平台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宽度提升钢平台防护装置,包括矩形架和焊接在矩形架上侧的钢平台,矩形架内左右均焊接有横梁,横梁底侧均焊接有三角支撑架,矩形架前后侧均左右对称开设有穿孔,钢平台上侧左右均转动连接有导轮,钢平台中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用两侧外墙之间空间小,进而便于施工作业人员施工操作,而且采用该装置,不需搭设双排脚手架,进而免除搭设或拆除双排脚手架所需的时间,减少施工工期,同时通过转动螺杆,调节滚轮与外墙壁接触,便于钢平台在两侧外墙之间的高度调节,或调节调节架另一端与外墙壁接触,提高钢平台位于两组两侧外墙之间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宽度提升钢平台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高层住宅楼中,存在两侧外墙之间的宽度小于1000mm、净深大于1000mm,且一侧设有窗洞口的结构,往往爬架无法进入两侧外墙之间,供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外墙的模板安装、加固、拆除、及螺杆洞封堵等施工作业。
目前,通常采用落地式钢管脚手架与型钢搁置主梁悬挑脚手架配合搭设的方式,即采用搭设双排脚手架方式;但是搭设双排脚手架,除去双侧剪力墙模板及背楞等厚度后,使得两侧外墙之间的操作空间极小,提高施工作业人员施工操作难度,且采用双排脚手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搭设或拆除,同时还需要将双排脚手架拆除后的预留孔进行封堵,造成施工工期增加,且预留孔封堵后,仍存在泄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宽度提升钢平台防护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搭设双排脚手架,除去双侧剪力墙模板及背楞等厚度后,使得两侧外墙之间的操作空间极小,提高施工作业人员施工操作难度,且采用双排脚手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搭设或拆除,同时还需要将排脚手架拆除后的预留孔进行封堵,造成施工工期增加,且预留孔封堵后,仍存在泄漏的风险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小宽度提升钢平台防护装置,包括矩形架和焊接在矩形架上侧的钢平台,所述矩形架内左右均焊接有横梁,横梁底侧均焊接有三角支撑架,矩形架前后侧均左右对称开设有穿孔,所述钢平台上侧左右均转动连接有导轮,钢平台中部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底端螺纹穿过钢平台且设置有矩形条,钢平台下侧中部设置有凹型架,凹型架上侧中部通过齿轴转动连接有齿轮,齿轮上侧轴心开设有与矩形条间隙配合的矩形槽,矩形条底端穿入矩形槽内并不与矩形槽底侧内壁接触,所述横梁相向侧均滑动有调节架,调节架两端均穿过并穿出穿孔,且调节架相向侧均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左侧调节架后端与右侧调节架前端均通过轮轴转动连接有滚轮。
更进一步地,所述钢平台上侧左右均焊接有防护栏,提高施工作业人员在钢平台上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钢平台后侧通过合页件转动连接有翻板,可根据两侧外墙之间实际宽度,调节钢平台与翻板之间的共同面积。
更进一步地,所述三角支撑架底侧均焊接有L型支架,通过将L型支架架设在窗洞口结构上,提高三角支撑架与墙壁之间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钢平台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相向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调节架靠近横梁一侧中部均设置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通过滑块与滑槽,实现调节架与横梁的滑动连接,并提高调节架移动的稳定性。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062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