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防爆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20156.0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67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寅;赖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丽娟 |
主分类号: | B60L50/64 | 分类号: | B60L50/64;H01M50/249;A62C3/07 |
代理公司: | 广东中禾共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99 | 代理人: | 方永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防爆 框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防爆框架,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技术领域,包括防爆框架,所述防爆框架顶部设有框架上盖,且框架上盖内部开设有散热口,且框架上盖一侧通过螺栓与防爆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上盖远离螺栓一侧与防爆框架之间设有两个合页,所述框架上盖内部嵌有储物盒,所述储物盒底部设有下盖,且下盖一侧通过螺栓与储物盒固定连接,且下盖内部开设有散热口,所述下盖远离螺栓的一侧与储物盒之间设有铰链,防爆框架和框架上盖包裹电池包,可以对电池包的爆炸范围进行控制,框架上盖设有散热口,避免密封空间引起二次爆炸,温度到达100度时,灭火包自动破裂,释放出干冰,可以对爆炸物进行灭火,防止爆炸引起汽车燃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防爆框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中国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千万家庭代替燃油汽车的选择;同时,新能源客车也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客车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动汽车仍有非常巨大的增长空间。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不足,电动汽车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中电池方面的问题成为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电池自身条件不稳定,且车载电池工作环境复杂,电池的安全问题是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问题。电池不稳定的工作特性使得汽车在发生事故时电池极易遭受外界破坏,从而容易引起电池起火等。
新能源汽车电池爆炸会对汽车及人造成伤害,爆炸之后可能引起汽车燃烧,因此电池包防爆框架就显得十分重要,现有的电池包没有进行保护措施不能进行热量监控,爆炸后极易引起二次爆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防爆框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防爆框架,包括防爆框架,所述防爆框架顶部设有框架上盖,且框架上盖内部开设有散热口,且框架上盖一侧通过螺栓与防爆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上盖远离螺栓一侧与防爆框架之间设有两个合页,所述框架上盖内部嵌有储物盒,所述储物盒底部设有下盖,且下盖一侧通过螺栓与储物盒固定连接,且下盖内部开设有散热口,所述下盖远离螺栓的一侧与储物盒之间设有铰链。
优选的,所述储物盒内部设有灭火包,所述灭火包内存放有干粉灭火物质,且灭火包在温度达到100度时自动破裂,所述灭火包表面设有两个平行的卡箍,且两个卡箍的两端均通过螺栓与储物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爆框架内部设有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底部的四个拐角均设有定位块,且四个定位块均与防爆框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包顶部嵌有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一侧设有热量感应片,且热量感应片与电池包固定连接,所述电池包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平行的提手。
优选的,所述电池包顶部两侧均设有气动限位器,且两个气动限位器底部与电池包顶部表面相抵,且两个气动限位器远离电池包一侧均与防爆框架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爆框架表面套接有安装板,且防爆框架贯穿安装板,且防爆框架与安装板焊接。
优选的,所述气动限位器分为固定杆和移动杆,且移动杆的长度大于固定杆的长度,且移动杆的长度小于电池包与防爆框架之间的距离,且固定杆的长度大于电池包与防爆框架之间距离的1/2。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防爆框架和框架上盖包裹电池包,可以对电池包的爆炸范围进行控制,减少伤害,框架上盖设有散热口,避免密封空间引起二次爆炸。
2、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电池爆炸后的温度高于平时温度,当温度到达100度时,灭火包自动破裂,释放出干冰,可以对爆炸物进行灭火,防止爆炸引起汽车燃烧。
3、本实用新型中,热量感应片可以将电池包的温度传输至控制中心,可以提醒驾驶员进行降温处理,预防爆炸。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丽娟,未经赖丽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201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