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窗密封性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0111.7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63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庞世红;李海建;黄小楼;石琳;刘海涛;宋欣;刘佳平;苗维;赵记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张小勇;刘铁生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窗 密封性 测试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窗密封性测试系统,涉及密封性检测技术领域。车窗密封性测试系统包括:箱体,箱体的顶部设置为开口,开口的端部处于一个平面内并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凸出开口的端部预设高度;压持装置,压持装置设置在箱体上方,用于将待测试部件压在箱体开口的密封圈上,使待测试部件与箱体形成密封空间;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置在箱体的侧壁上,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压持装置连接,用于驱动压持装置将待测试部件压在开口上;充气装置,充气装置一端连接气源另一端连通箱体内部,充气装置设置有压力表,充气装置用于向密封空间中施加预设压力的气体。车窗密封性测试系统可以实现对列车车窗密封性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窗密封性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车辆技术的发展,列车的速度在不断提升,高铁列车已经可以达到300km/h以上的速度,为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然而,列车突入隧道时会在车头前产生压缩波并以声速向出口传播,压缩波到达隧道出口时,又以膨胀波的形式反向传播。随着列车尾部进入隧道,在隧道入口又会产生膨胀波并以声速沿隧道向出口传播,到达隧道出口时以压缩波的形式反向传播。当车头进入隧道产生的压缩波在出口处反射回来的膨胀波与列车尾部进入隧道所产生的膨胀波在列车所在位置相遇时,就会产生叠加的效应,此时车外环状空间形成最大负压状态;当反射的压缩波在列车所在位置相遇时环状空间形成最大正压状态。隧道内的压力波动通过车体缝隙传入车内,冲击司乘人员耳膜,造成耳鸣、耳痛等症状,影响乘坐舒适度。所以,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这种压力波动幅度会随之增大,造成的不良反应也会加剧,严重者会恶心、呕吐。
因此,列车的车窗密封性对车内的压力变化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对车窗密封性进行检测的系统或者装置,保证安装到列车上的车窗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窗密封性测试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窗密封性测试系统,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为开口,所述开口的端部处于一个平面内并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凸出所述开口的端部预设高度;
压持装置,所述压持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方,用于将待测试部件压在所述箱体开口的密封圈上,使所述待测试部件与所述箱体形成密封空间;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压持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压持装置将待测试部件压在所述开口上;
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一端连接气源另一端连通所述箱体内部,所述充气装置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充气装置用于向所述密封空间中施加预设压力的气体。
具体地,所述箱体为壳体结构,所述箱体的开口的一周设置有边沿,所述边沿的顶部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密封圈的部分容置在所述容置槽中。
具体地,所述压持装置为框体,形状与所述箱体的开口形状相对应。
具体地,所述压持装置的相对两侧设置有连接部;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压持装置两侧的连接部活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连接部为轴体,所述轴体通过支撑体与所述压持装置的侧边相平行的设置;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轴体通过挂钩连接,或,设置在所述箱体一侧的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轴体通过挂钩连接,另一侧的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轴体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01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挂钩
- 下一篇:一种线束卡扣装置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