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超高段中间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5156.6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5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杨锡成;张晓东;张友红;胡毅林;秦伟峰;尹香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交通国际经济工程合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18 | 分类号: | E01C7/18;E01C11/22 |
代理公司: | 长沙鑫泽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7 | 代理人: | 刁飞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排水 沥青 混合 超高 中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超高段中间带结构,属于沥青路面技术领域,该超高段中间带排水结构包括路面和设置在路面外侧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位于高速公路的超高段中间带上,所述排水沟上方盖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排水沟之间设置有用于水流通过的缝隙;所述路面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基层、基层、支承层、第一防水粘结层、第二防水粘结层和排水沥青层,所述第二防水粘结层在靠近所述排水沟一侧设置有沟槽,所述沟槽内回填有碎石;所述沟槽通过所述缝隙与所述排水沟连通,解决了高速公路路面排水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路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超高段中间带结构。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雨天事故占比达33.2%,事故率高达晴天的6倍,且连环追尾、水漂等恶性事故高发。雨天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有:
一、路面摩擦系数降低约40%,刹车距离大幅延长;
二、溅水起雾导致跟车行驶能见度衰减30%以上。
因此,路表水是雨天事故的主要危险源,路面排水十分必要。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超高段中间带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超高段中间带结构,其解决了高速公路路面排水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超高段中间带结构,包括路面和设置在路面外侧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位于高速公路的超高段中间带上,所述排水沟上方盖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排水沟之间设置有用于水流通过的缝隙;
所述路面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基层、基层、支承层、第一防水粘结层、第二防水粘结层和排水沥青层,所述第二防水粘结层在靠近所述排水沟一侧设置有沟槽,所述沟槽内回填有碎石;
所述沟槽通过所述缝隙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采用上述结构,排水沥青层具有较好的渗水性,而第一防水粘结层和第二防水粘结层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下雨时,雨水透过排水沥青层,进入到沟槽内,由于回填碎石具有较多空隙,因此进入到沟槽内的雨水将通过缝隙进入到排水沟中,具有较好的路面排水作用。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盖板底部固定有插柱,所述排水沟顶部两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柱插设在所述插槽内,以使所述盖板支撑在所述排水沟上方。
采用上述结构,以使盖板稳定支撑在排水沟上方,便于保持缝隙宽度。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盖板沿所述排水沟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盖板之间留有间距。
采用上述结构,以使雨水从相邻盖板之间流入到排水沟中。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间距为1-3cm;所述缝隙宽度为0.8-1.1cm。
采用上述结构,宽度较窄,便于防止其他固体杂质进入。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排水沟内底部及内壁上涂刷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 SBS改性沥青防水层。
采用上述结构,防止水向排水沟外渗透。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排水沥青层由PAC-13沥青混合料制成;所述第一防水粘结层和所述第二防水粘结层均为改性乳化沥青防水粘结层。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排水沥青层厚度为4cm;所述第一防水粘结层厚度为 8cm;所述第二防水粘结层厚度为6cm。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缝隙位于所述沟槽和所述第一防水粘结层的结合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交通国际经济工程合作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交通国际经济工程合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51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