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箱式卡车追尾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18846.4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1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佀庆民;关宏艳;李晰睿;郭昕矅;付帅;赵晨;曾越;刘林静;董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9/56 | 分类号: | B60R19/56;B60R19/18;B60R19/38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8 | 代理人: | 轩文君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箱式 卡车 追尾 缓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式卡车追尾缓冲装置,包括卡车箱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车箱体左端的前后两侧安装有L形的导轨,两组所述的导轨之间滑动配合一防撞装置,所述的卡车箱体的上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前后两端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链轮,所述的L形的导轨的转折处和导轨的下端设置有转动安装在卡车箱体上的链轮,处于前后同侧的链轮之间连接有链条,所述的防撞装置的前后侧分别与相应侧的链条相连接,满足链条可带动防撞装置在导轨上进行滑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追尾事故造成的损失,安全防护性能高,同时方便卡车箱体后方仓体的使用,避免对防撞装置造成损坏,又易于制作,成本低廉,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缓冲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箱式卡车追尾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上的追尾事故并不少见,而在这些事故中轿车追尾大卡车的事故死亡率往往是比较高,除了轿车本身的安全性能外,卡车的后防护装置能否起作用是关键。
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进行了一项轿车追尾大卡车的碰撞测试,测试的就是大卡车后面的防护装置能否阻止致命的追尾碰撞,其结果不尽如意。在100%正面碰撞中,所有的卡车后下部防护装置都能很好地防止车辆钻进车底;在50%偏置碰撞中除了Vanguard一款卡车外,其余的卡车都能防止轿车钻进车底;在30%偏置碰撞中,除了一款加拿大的Manac卡车外,其他所有车型的后下部防护装置都未能防止轿车钻进车底。在北美、欧洲大部分的卡车尾部都是要求安装防护装置的,也有相关法规对此作出要求,如美国的FMVSS223、欧洲的ECE R58-02等等,这样可以防止车辆在发生追尾碰撞时车辆直接钻到车底,从而减少事故伤亡人员。
我国在2004年出台的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除半挂牵引车和长货挂车以外的总质量大于3500kg的货车和挂车的后下部必须装备符合GB 11567.2规定的后下部防护装置,该装置对追尾碰撞的机动车必须具有足够的阻挡能力,以防止发生钻入碰撞。但是,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在追尾事故中,轿车追尾卡车是所占比例较高的事故形式,同时也是容易酿成严重伤害的一种事故形式。因为卡车的车身较高,小轿车上部是最薄弱的环节,轿车很容易钻到卡车下面,可使小轿车的A柱直接受到严重的挤压变形,甚至切削。而在追尾时,小轿车车身前端的结构因撞击不到货车尾部的防撞装置,发挥不了吸能和抵御变形的作用,进而对车内驾乘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目前,包括美国、欧洲和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要求卡车必须在尾部加装下部防撞梁,以防止追尾时轿车钻到卡车的下面。
现有技术的大型货车虽然在车尾下部安装有防撞装置,但形态各异,没有具体的统一标准,强度不足,满足不了撞击,一般货车的防撞梁安装位置较高,轿车仍然会钻入车底下,不仅起不到防撞的作用相反危害会更大。有些防撞梁还是铰接悬挂式的,形同虚设,所以在追尾事故中仍然会造成严重的致命伤害,这在今后汽车的安全设计上也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有些防撞缓冲的装置的设置在进行使用时非常不便,使得使用者在进行开合箱体仓门时受到影响同时极易对防撞结构造成破坏,因此,我们亟待一种箱式卡车追尾缓冲装置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箱式卡车追尾缓冲装置,用以解降低箱式卡车追尾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同时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方案为:箱式卡车追尾缓冲装置,包括卡车箱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车箱体左端的前后两侧安装有L形的导轨,两组所述的导轨之间滑动配合一防撞装置,所述的卡车箱体的上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前后两端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链轮,所述的L形的导轨的转折处和导轨的下端设置有转动安装在卡车箱体上的链轮,处于前后同侧的链轮之间连接有链条,所述的防撞装置的前后侧分别与相应侧的链条相连接,满足链条可带动防撞装置在导轨上进行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未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188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定量加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配电模块蜗杆连接式智能出线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