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防护可撕开鞘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58456.2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8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卢才义;陈越猛;张新龙;张煊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梅奥心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1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吴淑艳 |
地址: | 312399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防护 撕开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安全防护可撕开鞘管,用以降低手术操作的复杂度,降低手术过程感染风险。所述安全防护可撕开鞘管,所述鞘管包括鞘管体部和鞘管尾部,其中:所述鞘管尾部包括预定撕开凹道,所述预定撕开凹道从所述鞘管尾部外壁向内壁方向开设;所述鞘管体部包括贯穿鞘管体部外壁的逃逸缝,所述逃逸缝穿透所述鞘管体部管壁,所述逃逸缝从所述预定撕开凹道开始沿所述鞘管体部贯穿到鞘管体部的头部开口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防护可撕开鞘管。
背景技术
目前,可撕开鞘管的结构如下:从鞘管头部到尾部,在相对180度的两侧管壁上,制作达到壁厚50%以上的凹道,但鞘管内壁的完整性不受影响。现有的鞘管使用方法如下:在保持鞘管内壁完整的情况下,操作鞘管到达目标血管预定部位,通过鞘管内腔完成各种诊断和治疗器械操作。当经过鞘管内腔送至心血管部位的器械放置好以后,需要保留器械在血管内,只需要单独撤除鞘管。由于器械的尾部比较粗大,鞘管不能直接撤除,必须将鞘管先分段撕开,然后再分成两片撤出体外。
由于采取对鞘管双面撕开的设计和操作,所以必须先撕开鞘管的尾部,然后再分段拔出鞘管,分段撕开鞘管。但撕开鞘管尾部时,容易从鞘管大量往体外渗血。而且,在向外拔出鞘管时,容易导致已经到位的器械随着鞘管向外移位,影响手术质量和效果。另外,在分段拔出和撕开鞘管时,鞘管撕开部分一直存在渗血。此外,在撕开最后一段鞘管时,由于撕开动作的惯性和鞘管撕开片的弹性作用,容易导致血液飞溅,造成手术野污染和手术操作者的职业感染。而且,现有的双面撕开的设计导致撕开鞘管的全部过程需要手术操作者双手操作,所以必须由助手全程固定器械,防止器械移位,这样就相应增加了手术操作的复杂程度,增加了感染机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防护可撕开鞘管,用以降低手术操作的复杂度,降低手术过程感染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防护可撕开鞘管,包括鞘管体部和鞘管尾部,其中:
所述鞘管尾部包设有预定撕开凹道,所述预定撕开凹道从所述鞘管尾部外壁向内壁方向开设;
所述鞘管体部设有贯穿鞘管体部外壁的逃逸缝,所述逃逸缝穿透所述鞘管体部管壁,所述逃逸缝从所述预定撕开凹道开始沿所述鞘管体部贯穿到鞘管体部的头部开口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鞘管尾部还设有预定折叠凹道,所述预定折叠凹道从所述鞘管尾部外壁向内壁方向开设,所述预定折叠凹道开设在所述预定撕开凹道的相对方向。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撕开凹道的厚度小于所述鞘管尾部的厚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撕开凹道的厚度为所述鞘管尾部厚度的50%-9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折叠凹道的厚度小于所述鞘管尾部的厚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折叠凹道的厚度为所述鞘管尾部厚度的30%-8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折叠凹道与所述预定撕开凹道相对180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折叠凹道的宽度大于所述预定撕开凹道的宽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鞘管尾部还设有两个撕开把手,所述两个撕开把手相对设置,且所述两个把手分别设置于所述预定撕开凹道的两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梅奥心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梅奥心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584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卸荷槽加工工装
- 下一篇:一种自来水管网二级加压供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