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气能量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60771.1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16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耿杰;任向飞;杜鸿震;潘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2N19/10;F01P3/20;F01P7/16;B60H1/06;F16H5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萌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能量 回收 系统 具有 车辆 | ||
排气能量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在该系统中,第一控制阀包括一个进液口及三个出液口,第二控制阀包括两个进液口及一个出液口,发动机冷却回路与第一控制阀的进液口相连,第一控制阀的第一出液口与第二控制阀的第一进液口相连,第一控制阀的第二出液口经过乘员舱采暖回路后与第二控制阀的第二进液口相连,第一控制阀的第三出液口经过变速箱暖机回路后与发动机冷却回路相连,第二控制阀的出液口经过排气热量回收系统后与发动机冷却回路相连,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与控制单元电性相连。通过对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的控制,该排气能量回收系统能够较好地对不同阶段回收来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节能领域,尤其是一种排气能量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面对日益严苛的排放和油耗法规,节能减排已成为当前内燃机发展的难点和方向。同时,随着发动机热效率的提高,可用于乘员采暖的热量不断减少,如何使用最经济的方案提升乘员冬季的舒适度,也是厂家在探索的课题。
EHRS(排气热量回收系统)技术在韩国现代、日本丰田等车型上有应用。该技术利用安装在整车排气管路上的余热回收装置,将排气余热中的热能回收到发动机冷却水中,在汽车冷启动阶段加快暖机,快速提升水温和机油温度,降低摩擦功,达到节油的效果。
但现有车型的布置方案过于简单,不能对不同阶段回收来的热量进行一个最高效的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能量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该排气能量回收系统能够较好地对不同阶段回收来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能量回收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回路、变速箱暖机回路、排气热量回收系统、乘员舱采暖回路、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一个进液口及三个出液口,所述第二控制阀包括两个进液口及一个出液口,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的出液管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一控制阀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一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一控制阀的第二出液口经过所述乘员舱采暖回路后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二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一控制阀的第三出液口经过变速箱暖机回路后与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的进液管路相连,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出液口经过所述排气热量回收系统后与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的进液管路相连,所述排气能量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相连,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排气能量回收系统内冷却液的温度,并将该温度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单元内,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对所述第一控制阀及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工作位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能量回收系统还包括散热回路及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包括两个进液口及一个出液口,所述第一控制阀的第三出液口与所述第三控制阀的第一进液口相连,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的出液管路通过节温器与所述散热回路的进液口相连,所述散热回路的一个出液口与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相连,所述散热回路的另一个出液口与所述第三控制阀的第二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出液口与所述变速箱暖机回路相连,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对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及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工作位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内。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能量回收系统还包括采暖意图采集单元,所述采暖意图采集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相连,所述采暖意图采集单元对乘员舱内的采暖意图进行采集,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采暖意图采集单元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对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及第三控制阀的工作位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能量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相连,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变速箱内的温度,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对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及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工作位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607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