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自动打包的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02002.6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1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峰;陈杰;周虞;魏建洲;郝发;刘胜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B65F1/06;B65B5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自动 打包 垃圾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自动打包的垃圾桶,包括:垃圾桶体,顶部设有开口,内部一侧设有可移动的压缩侧板;桶体外框,套设于垃圾桶体的外侧,顶部设有开口;移动模块,包括设置在桶体外框内部的电动机以及与电动机连接并设置在桶体外框底部的四个轮子;封口模块,包括设置在桶体外框的开口处的两个相互垂直的长条挡板;打结器,设置在桶体外框的开口处一角;红外线预警模块,包括对立设置在桶体外框的顶部下方的用于发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光源以及用于接收红外线的传感器;供电模块,包括设置在桶体外框外侧的蓄电池以及设置在桶体外框外侧的太阳能板;以及控制模块,设置在桶体外框的内部,包括移动控制芯片、充电控制芯片以及打包控制芯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桶,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自动打包的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是生活中常用的丢垃圾的装置,通常在家里,寝室里非常常见。传统的垃圾桶只是踩一脚丢垃圾亦或是直接丢入垃圾袋,而在打包方面必须人工操作,不够方便,现实中,大多数人都会直接把垃圾袋套在垃圾桶内,直到垃圾满了,再从两边的剩余空隙结口,但经常会发现自己预留的部分太少,不好提,也不好打结。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有智能感应垃圾桶,而现有的智能感应垃圾桶需要经常更换电池,不能在阳光直射或过分潮湿的环境下使用垃圾桶,并且价格较为昂贵,且无法进行自主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自动打包的垃圾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自动打包的垃圾桶,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垃圾桶体,用于放置垃圾袋,顶部设有开口,内部一侧设有一块可移动的压缩侧板;桶体外框,套设于垃圾桶体的外侧,顶部设有开口;移动模块,包括设置在桶体外框内部的电动机以及与电动机连接并设置在桶体外框底部的四个轮子;封口模块,用于对垃圾袋进行封口,包括设置在桶体外框的开口处的两个相互垂直的长条挡板;打结器,用于对封口后的垃圾袋进行打结,设置在桶体外框的开口处一角;红外线预警模块,包括对立设置在桶体外框的顶部下方的用于发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光源以及用于接收红外线的传感器,当红外线被垃圾阻挡时,传感器生成打包信号;供电模块,包括设置在桶体外框外侧的蓄电池以及设置在桶体外框外侧的太阳能板;以及控制模块,设置在桶体外框的内部,包括与移动模块通信连接的移动控制芯片、与蓄电池通信连接的充电控制芯片、与长条挡板、打结器以及传感器通信连接的打包控制芯片,其中,移动控制芯片与外部控制设备通信连接,并根据用户的指令控制轮子进行移动,打包控制芯片接收打包信号后,控制两个长条挡板进行十字交叉封口,封口后再控制打结器进行打结,蓄电池与移动模块、封口模块、打结器以及红外线预警模块电性连接,用于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自动打包的垃圾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外部控制设备为外部智能设备或遥控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自动打包的垃圾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压缩侧板与外部控制设备通信连接,用户通过外部控制设备控制压缩侧板进行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自动打包的垃圾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太阳能板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通过充电线充电或通过太阳能板进行太阳能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自动打包的垃圾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桶体外框中还设有与蓄电池连接的显示屏以及与充电控制芯片连接的语音报警器,显示屏用于显示蓄电池充电时的电量,当蓄电池充满电后,充电控制芯片控制语音报警器发出停止充电提示,当停止充电提示未得到用户应答时,充电控制芯片停止蓄电池充电。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大学,未经上海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020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