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电子多参数测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79619.0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3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韩剑;朱佳侃;罗玉浩;郭庆峰;汪梦想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D21/02;G09B19/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李燕英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子 参数 测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汽车电子多参数测控系统,提供下位机和上位机,在下位机可利用多个检测子模块采集电子参数,电子参数包括主驾位置的酒精检测、汽车内部的环境温度、汽车挡风玻璃的湿度、油箱内的燃油液面、汽车行驶过程中天气的亮暗程度等,各检测子模块涉及汽车的自身状态、行驶状态以及车内环境状态检测,学生通过实验可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满足教学需求的目的;在上位机基于虚拟仪器进行监控终端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单独做下位机的测控实验,也可以单独做上位机的设计,还可以基于上位机和下位机的连接关系完成上位机和下位机的联合调试,以达到教学需求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领域的汽车检测与自动控制技术,具体涉及汽车电子多参数测控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涉及汽车参数的检测、各结构的自动控制等,其教学任务包括参数检测、部件自动控制、环境自动控制、速度自动控制、虚拟仪表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进行大量的实验以便完成教学任务,为实验室专门配置实体汽车,让学生将设计直接安装、使用在实体汽车上并进行调试,显然不现实,因此,需提供一种适合在实验室操作,且能满足教学需求的汽车电子多参数测控系统。
现有的适用于教学领域的汽车电子多参数测控系统,存在如下缺点:进行的参数检测和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汽车的自身状态、行驶状态以及车内环境状态等,未能进行足够量的参数的检测和控制供学生学习和设计,导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上位机和下位机分离,即测量和控制分家,学生只能在下位机进行电路设计,完成检测和控制的相关任务,或者只能单独完成上位机的设计,并不能进行上位机和下位机的联合调试,不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汽车测控系统的原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汽车电子多参数测控系统,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满足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需求”的问题提供硬件支持。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技术问题:
汽车电子多参数测控系统,包括下位机和上位机;所述下位机包括检测模块、多路开关模块、控制器模块、报警模块、定位模块、控制模块、汽车、无线传输模块以及用户终端;所述检测模块包括酒精检测子模块、温度检测子模块、湿度检测子模块、液位检测子模块、光强检测子模块以及红外检测子模块;所述酒精检测子模块安装在汽车的主驾位置,所述酒精检测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子模块安装在汽车内,所述温度检测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湿度检测子模块安装汽车挡风玻璃的顶端,所述湿度检测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液位检测子模块安装在汽车的油箱内,所述液位检测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光强检测子模块包括2个光强检测电路,其中1个光强检测电路安装在汽车的大灯旁,另1个光强检测电路安装在汽车的底部,2个光强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红外检测子模块包括至少1个红外检测电路,所述红外检测电路的数量与汽车的升降车窗数量相同,1个升降车窗安装1个红外检测电路,各红外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湿度检测子模块、液位检测子模块、光强检测子模块以及红外检测子模块经多路开关模块后连接至控制器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定位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汽车部件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还与用户终端连接;所述上位机为基于虚拟仪器的监控终端,所述监控终端与下位机的控制器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速度检测子模块;所述速度检测子模块包括至少1个速度检测电路,速度检测电路的数量与汽车车轮的数量相同,1个汽车车轮安装1个速度检测电路,各速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人体检测子模块;所述人体检测子模块包括至少1个人体检测电路,所述人体检测电路的数量与汽车的座位数量相同,1个座位上安装1个人体检测电路,各人体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796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低温环境的锂电池系统
- 下一篇:一种弹片疲劳实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