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颈椎复位高低枕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01063.6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6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商宏炼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吉意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颜春艳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椎 复位 高低 | ||
本实用新型提出颈椎复位高低枕,具有一体成型的枕本体,枕本体依次为第一颈支撑部、中间过渡部和第二颈支撑部,所述中间过渡部用于支撑头部,所述第一颈支撑部的最大高度小于第二颈支撑部的最大高度,所述中间过渡部的顶面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颈支撑部相对于中间过渡部向上凸起形成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颈支撑部相对于中间过渡部向上凸起形成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凸起外型曲线均与人体平躺时的颈部曲线吻合;所述第二颈支撑部的最大高度的H3与所述中间过渡部的高度的H2的比为4~6:1。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足,不仅对颈椎具有保护和舒适性,还能对颈椎起到牵引和复位的作用,还可作为婴儿、儿童及大人多用途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椎复位高低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颈部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患有颈椎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并伴有年轻化的趋势,例如上班族、电脑族、久坐族、学生群体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颈椎病属于临床常见的综合征,主要指指颈部损伤、颈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进而挤压脊椎局部动脉、神经等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患者通常会有头晕、头痛、颈肩痛等显著临床反应。为此,国内外均有相关人员根据人体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和模拟力学原理设计了一些颈椎保健枕并推向市场,然而,目前大多数颈椎枕产品的设计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休息或睡眠中的人们提供较为舒适的颈部支撑,以缓解颈部疲劳甚至减轻颈椎病症状。如图1所示,市面上常见的一种S形曲线(或俗称“波浪形”)枕,具有两边高,中间略凹的外型特征,一边高为10cm,另一边高为12cm,中间的最低高度为8cm,由于中间区域过高且宽度较小,因此其与两边形成的弧形凸起相对较小,当人体平躺或侧卧时,弧形凸起形成一个向枕头外侧牵引的力,由作用部位可知,该图所示枕头平躺时,拉伸的是颈部与背部之间区域,侧卧时对头部起一定支撑作用,因此,该图示枕头与人们平常所用其他的枕头无太大的差别,平常人们所用的枕头,将头部垫起一定高度,均能达到平躺对颈部与背部之间的拉伸,侧卧支撑头部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颈部保护意识的日渐增强,对颈椎枕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多用途,用功能颈椎枕,以满足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颈椎复位高低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颈椎枕的不足,不仅对颈椎具有保护和舒适性,还能对颈椎起到牵引和复位的作用,同时还可作为婴儿、儿童及大人多用途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颈椎复位高低枕,具有一体成型的枕本体,所述枕本体分为三部分,依次为第一颈支撑部、中间过渡部和第二颈支撑部,所述中间过渡部用于支撑头部,所述第一颈支撑部的最大高度小于第二颈支撑部的最大高度,
所述中间过渡部的顶面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颈支撑部相对于中间过渡部向上凸起形成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颈支撑部相对于中间过渡部向上凸起形成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凸起外型曲线均与人体平躺时的颈部曲线吻合;
所述第二颈支撑部的最大高度的H3与所述中间过渡部的高度的H2的比为4~6:1。
所述颈椎复位高低枕,所述中间过渡部的高度的H2为2cm~4cm。
所述颈椎复位高低枕,所述中间过渡部的宽度W2为10cm~15cm。
所述颈椎复位高低枕,所述第一颈支撑部的最大高度的H1与所述中间过渡部的高度的H2的比为2~3:1。
所述颈椎复位高低枕,所述第二颈支撑部的最大高度的H3与所述第一颈支撑部的最大高度的H1的比为1.5~2.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吉意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吉意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010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守护镶口钻戒
- 下一篇:基于钢管桩废弃桩头的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