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隧道内地震波探测的冲击震源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92906.6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3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宝山;李博融;董长松;李震;王君鹭;冯俊琪;刘智;李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43 | 分类号: | G01V1/143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隧道 内地 震波 探测 冲击 震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隧道内地震波探测的冲击震源,自前向后包括外筒和金属手扶杆;外筒首部设置有金属弧形冲击板,外筒内自前向后依次设置有冲击锤、传力拉拔杆、固定隔挡板、挤压活塞板和强力弹簧;传力拉拔杆一端固定到冲击锤,另一端穿过固定隔挡板固定到挤压活塞板,强力弹簧一端固定到挤压活塞板,另一端连接传力钢丝绳;金属手扶杆为中空杆体,传力钢丝绳从金属手扶杆首端穿入金属手扶杆内,从金属手扶杆尾部穿出,端部连接到金属手扶杆尾部设置的扳机组件上。本实用新型将传统震源设计为便携式冲击震源,外形简便安全,设计巧妙,应用性强,操作轻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震源,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隧道内地震波探测的冲击震源。
背景技术
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隧道隐伏地质灾害探测中,往往由于隧洞内复杂环境导致地质预报人员安全产生一定威胁,地质预报人员不能靠近施工,初支完成后由于隧道扰动及支护原因导致背后隐伏地质灾害发生,例如富水溶腔渗漏、大面积脱空及隐伏洞穴充填物突出等。隧道拱顶、侧壁存在隐伏溶洞及空腔时,传统电法受到布极的限制不能进行有效供电。瞬变电磁法由于初支钢筋网片的存在导致较大金属干扰而不能有效探测。地质雷达作为一种快速的探测手段,但其受初支后钢筋网片的干扰效果难以满足探测需求。面波法由于在基岩中频散性减弱效果受限,加之基岩位置检波器难于布设,使施工不变。地震反射波法由于震源受限,不能采用传统大锤敲击及炸药震源,故不能有效开展施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隧道内地震波探测的冲击震源,将传统震源设计为便携式冲击震源,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隧道内地震波探测的冲击震源,其特征在于:
自前向后包括外筒和金属手扶杆;
外筒首部设置有金属弧形冲击板,外筒内自前向后依次设置有冲击锤、传力拉拔杆、固定隔挡板、挤压活塞板和强力弹簧;传力拉拔杆一端固定到冲击锤,另一端穿过固定隔挡板固定到挤压活塞板,强力弹簧一端固定到挤压活塞板,另一端连接传力钢丝绳;
金属手扶杆为中空杆体,传力钢丝绳从金属手扶杆首端穿入金属手扶杆内,从金属手扶杆尾部穿出,端部连接到金属手扶杆尾部设置的扳机组件上。
冲击锤设置有横向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多股强力弹力带;
外筒筒壁上设置有纵向的卡槽,多股强力弹力带两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到卡槽前端,卡槽为多股强力弹力带的滑动槽。
金属弧形冲击板上焊接有一号挂钩,外筒上焊接有二号挂钩,一号挂钩和二号挂钩处均连接有绝缘金属连接线,二号挂钩的绝缘金属连接线穿过外筒连接到传力拉拔杆上;
两根绝缘金属连接线通过连接触发线引向隧道地震波采集设备触发线处。
传力拉拔杆上还设置有弹性带极限卡扣,为环形金属片,位于冲击锤和固定隔挡板之间。
外筒和金属手扶杆通过螺丝连接;
外筒和金属弧形冲击板通过螺丝连接。
金属手扶杆内固定有多级滑轮,传力钢丝绳通过多级滑轮引导,从金属手扶杆尾部穿出;
多级滑轮为多个定滑轮,位于金属手扶杆内,上下交错布置。
金属手扶杆尾部外壁设置有阻挡板,传力钢丝绳端部从阻挡板穿过并安装阻挡器;
阻挡器为一柱状金属条;
传力钢丝绳绳端连接到金属手扶杆尾部设置的扳机组件上。
扳机组件包括卡扣、弹簧和扳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929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隧道内地震波探测的检波器
- 下一篇:一种放射科挡铅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