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终焊工件旋转搬运机械手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3643.9 | 申请日: | 202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14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大众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0/26 | 分类号: | B23K20/26;B23K20/10;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工 旋转 搬运 机械手 | ||
一种终焊工件旋转搬运机械手,属于自动超声焊接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基板;回转筒驱动机构设在基板朝向下的一侧,回转筒以纵向状态设于基板上,该回转筒的下端伸展到基板的下方,回转筒的上端朝向着远离基板的方向向上伸展,且回转筒具有回转筒腔,回转筒驱动机构与回转筒的下端连接;转臂升降机构设在回转筒腔内且位于回转筒腔的上部,该转臂升降机构探出回转筒的顶部与转臂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连接,转臂的中部上设在回转筒的顶部;工件左夹取释放机构设在转臂的左端,而工件右夹取释放机构设在转臂的右端。保障工位工作的良好的接力效果;整体结构紧凑简练并且体积小;保障成套自动超声焊接机械的效率且有益于节省人力资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超声焊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终焊工件旋转搬运机械手。
背景技术
前述自动超声焊接即为自动化超声波焊接,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锂电池生产行业、电子电气产品生产行业、文具及玩具之类的生产行业、汽车零部件生产行业和医疗用品生产行业,等等,其原理是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两个需要彼此焊接为一体的物体即物件表面而使两个需焊接的物体结合在一起。以对热塑性的塑料焊接为例,当超声波作用于热塑性的塑料接触面时,会产生每秒上万乃至数万次的高频振动,这种达到一定振幅的高频振动通过焊件把超声能量传递到焊区,由于焊区即两个焊接的交界面处声阻大,因此会产生局部高温,又由于塑料导热性差,一时来不及将高温散发,于是聚集在焊区,使两个塑料的接触面迅速熔化,加上一定的压力后使两者融合为一体。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与超声波焊接装置相关的技术信息,如CN208496057U(单体电池超声波焊接机)、CN110238506A(一种超声波焊接机)和CN110370654A(一种超音波自动焊接机),等等。
如果在一工作台上配备超声波预焊装置、超声波终焊装置、待焊工件输入装置、工件工位流转装置、终焊工件输出装置、用于将待焊工件输入装置引入的待焊工件转运到工件工位流转装置的工件转运机械手、用于将工件转运机械手转运到工件工位流转装置上的待预焊工件提取并供给超声波预焊装置预焊并将完成了预焊后的待终焊工件返回到工件工位流转装置的预焊工位工件提取释放机械手、用于将预焊工位工件提取释放机械手释放到工件流转装置上的待终焊工件提取并供给超声波终焊装置终焊并将完成了终焊后的终焊工件返回到工件工位流转装置的终焊工位工件提取释放机械手以及将由终焊工位工件提取释放机械手释放到工件工位流转装置上的完成了终焊的工件从工件工位流转装置转移到终焊工件输出装置并由终焊工件输出装置输出的搬运机械手,那么可以显著提高工效、节省宝贵的劳动力资源、保障工件焊接质量、体现工件加工环境的整洁性并且体现优异的节拍式即接力式生产效果。考虑到结构的合理性,对于前述的待焊工件输入装置、工件工位流转装置以及终焊工件输出装置采用传送带或称输送带相对较为适宜。
由于前述的搬运机械手担当着将完成了终焊的工件从工件工位流转装置搬运到终焊工位输出装置的职责,因而需要不停地在前述两个装置之间运行,否则无法将工件工位流转装置上的完成了终焊的工件搬运到终焊工件输出装置,并且搬运机械手的工作可靠性、结构简练性、动作灵活性、对其它即对相邻工位上的其它机械手如前述的终焊工位工件提取释放机械手的无干涉性、体积的小型性、日常使用中的易检护性等等都是较为严苛的,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使机械手得以全面体现并非限于前面例举的要素的可借鉴的技术启示,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灵活而可靠地将完成了终焊的工件从工件工位流转装置提取并转移到终焊工件输出装置进而由终焊工件输出装置输出而得以保障工位工作的良好的接力性、有利于体现结构的简洁性以及体积的小型化而得以避免对其它工位上的装置产生干涉影响、有益于体现动作的快捷性而得以保障生产效率的终焊工件旋转搬运机械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大众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大众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36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暗冒口式差压铸造模具
- 下一篇:一种车轮低压铸造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