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冰球蓄冷箱及其箱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30141.6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82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生广;田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3/02 | 分类号: | F25D3/02;F25D2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球 蓄冷箱 及其 箱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球蓄冷箱及其箱体。冰球蓄冷箱的箱体,包括箱壁,箱壁上设置有进入通道和排出通道,供介质流入或流出箱体;箱壁内侧设有多层承托板,用于承托冰球蓄冷箱的冰球;每个所述承托板的至少一部分倾斜设置,相邻两承托板中位于上方的一个的下端位于位于下方的一个的上端上方,并且位于上方的一个的下端设有下落口,以供冰球下落,箱壁上至少在对应最上方的承托板的上方设有进球口。承托板具有倾斜部分,能够在进球口直接装入冰球,冰球自动从下向上铺满各承托板,解决了冰球装入困难的问题,介质在箱体中流动时,只能沿承托板的板面一层一层的流动,增大了介质的流动路径,保证了介质与冰球的热交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球蓄冷箱及其箱体。
背景技术
冰球蓄冷箱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蓄冷装置,包括箱体和冰球,箱体构成用于容纳冰球的容器。在蓄冷时,向蓄冷箱通入携能介质,携能介质通过热交换的放置吸收冰球的热量,使冰球相变和/或降温。在需要对环境或装置冷却降温时,向蓄冷箱内通入取能介质,取能介质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冰球,冰球吸热相变和/或升温,取能介质温度降低,降温后的取能介质用于对环境或装置进行冷却。
现有技术中的冰球蓄冷箱是将冰球堆放在箱体内,这种堆放的形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为避免冰球损坏,需要对冰球轻拿轻放,导致箱体较深时,冰球的放入与取出存在困难。第二,在蓄冷时或对空间冷却降温时,相应的携能介质或取能介质在蓄冷箱中的流动路径为直上直下,流动路径较短,可能导致相应的热交换过程不充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球蓄冷箱,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冰球蓄冷箱的冰球放置与取出困难,且介质在冰球蓄冷箱中流动路径较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球蓄冷箱的箱体,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冰球蓄冷箱的冰球放置与取出困难,且介质在冰球蓄冷箱中流动路径较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冰球蓄冷箱的箱体的技术方案是:冰球蓄冷箱的箱体,包括箱壁,箱壁上设置有进入通道和排出通道,供介质流入或流出箱体;
箱壁内侧设有多层承托板,用于承托冰球蓄冷箱的冰球;
每个所述承托板的至少一部分倾斜设置,相邻两承托板中位于上方的一个的下端位于位于下方的一个的上端上方,并且位于上方的一个的下端设有下落口,以供冰球下落,箱壁上至少在对应最上方的承托板的上方设有进球口;
或者,箱壁上在每个承托板的至少一端处设有进球口,以用于向相应的承托板上装入冰球。
本实用新型中冰球蓄冷箱的箱体的有益效果是:承托板具有倾斜部分,能够在进球口直接装入冰球,冰球自动从下向上铺满各承托板,或者从各个进球口向对应的承托板装入冰球,解决了冰球装入困难的问题,介质在箱体中流动时,只能沿承托板的板面一层一层的流动,增大了介质的流动路径,保证了介质与冰球的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多处隔条,隔条用于对装入的冰球导向。
其有益之处在于,在同时放入多个冰球时避免冰球之间相互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隔条上排列有多个连通口,连通口供隔条一侧的介质进入隔条的另一侧。
其有益之处在于,使各滚道中的介质混合,避免因介质集中在某几条滚道中导致冰球与介质的热交换效率下降。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口由隔条上所设的豁口形成。
其有益之处在于,便于加工,且流通连接大。
进一步的,所述下落口与其下方的承托板之间的距离与冰球的直径匹配。
其有益之处在于,避免冰球因下落速度过大而损坏。
进一步的,相对的两个所述箱壁的内侧壁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供承托板的端部插入以使承托板固定到箱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01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品加热定型装置
- 下一篇:卸料平台侧防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