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可移动建筑渣土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02568.5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93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康明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云川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移动 建筑 渣土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可移动建筑渣土处理系统,包括箱体、原料仓、粉碎装置、储料仓、排料口以及多个吸尘装置,箱体包括上顶面、下底面以及竖立在上顶面和下底面之间的四个侧壁,粉碎装置设置在箱体的内腔里,多个吸尘装置均固定安装在上顶面,且均位于粉碎装置的上方,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液压升降装置和滚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六面围挡的箱体,将容易制造噪声的粉碎装置隔绝起来,起到降噪的作用;通过液压升降装置能将本实用新型支撑起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移动,影响到粉碎的进行,通过滚轮根据建筑垃圾的存放地随意移动,方便实用;通过设置吸尘装置能吸出垃圾粉碎时产生的灰尘,防止灰尘外泄,极大改善操作工人的操作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渣土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了一种模块化可移动建筑渣土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渣土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建筑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按产生源分类,建筑渣土可分为工程建筑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渣土中可分为建筑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渣土日益增多,中国建筑渣土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渣土一般都需要经过粉碎进行处理。但是,建筑渣土在粉碎的过程中,常会因一些客观因素,造成一部分垃圾不能彻底粉碎,如果这些垃圾与粉碎后的混合在一起,将会降低垃圾粉碎的整体质量;同时,建筑渣土粉碎时会产生一部分灰尘,如果外泄出去,将会危害待垃圾处理人员的健康;另外,建筑渣土粉碎装置需要随建筑渣土的存放地而移动,传统的建筑渣土粉碎装置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极大改善操作工人的操作环境的模块化可移动建筑渣土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可移动建筑渣土处理系统,包括箱体、原料仓、粉碎装置、储料仓以及多个吸尘装置,所述箱体包括上顶面、下底面以及竖立在所述上顶面和所述下底面之间的四个侧壁,所述上顶面、所述下底面和四个所述侧壁围成内部呈空腔的所述箱体,所述粉碎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里,多个所述吸尘装置均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顶面,且均位于所述粉碎装置的上方,所述箱体其中一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原料仓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上,且所述原料仓的出料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箱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箱体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另一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储料仓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上,且所述储料仓的进料端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箱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液压升降装置和若干个滚轮,所述滚轮为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一种模块化可移动建筑渣土处理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器、通信模块和称重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器和所述通信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外侧,所述粉碎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称重模块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讯连接;
所述称重模块用于检测建筑渣土处理前的重量数据和处理后的重量数据,所述称重模块包括若干个板环式称重传感器,多个所述板环式称重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原料仓上、所述储料仓、排料口以及多个所述吸尘装置上,各所述板环式称重传感器将采集的重量数据发送给所述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多个所述板环式称重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所述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多个所述板环式称重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回收桶、吸尘口和吸尘管,所述回收桶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顶面上,所述吸尘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里,所述吸尘口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吸尘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收桶的内腔相连通,且另一端穿过所述上顶面与所述吸尘口的所述通孔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康明,未经黄康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025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水循环醒发室
- 下一篇:一种教学用肌内注射定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