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铸造驱动桥用通气孔防渗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94990.0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17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葛洪升;李恒斌;许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12 | 分类号: | B60B35/12;B60B35/16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马祥明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造 驱动 通气孔 防渗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造驱动桥用通气孔防渗油结构,包括桥壳、通气塞、通气管和挡油板,所述通气塞和桥壳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通气管为柔性材料、与通气塞另一端过盈连接;所述挡油板将通气塞的下端包围在内部。本实用新型既能防止飞溅的润滑油进入通气塞,又能实现及时的排油,结构简单合理,经济可靠、综合性能好。从右左侧面正方向射流的油液无法进入挡油板内部,油液无法靠近通气塞下端,最终效果实现防渗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桥用通气孔防渗油结构,属于汽车工业及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辆运转过程中,齿轮啮合、制动摩擦、油封摩擦、轴承滚动等都会产生大量热量,在密闭的驱动桥桥壳内部,空气由于受热会使内部气压增大,使油封等密封件的工况变恶劣,因此驱动桥壳上往往设置有通气孔,用来平衡驱动桥内外的气压。但现有的通气孔往往存在通气管出油渗油等情况,经调查发现,造成此情况的原因有两点,一种是没有防渗油结构,使润滑油直接飞溅在通气孔附近,在高压空气作用下进入通气管;另一种是防渗油结构过于复杂,润滑油集聚在通气孔附近不能及时排出,在高压空气作用下进入通气管继而出现渗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一种结构简单又能有效防止通气管进油的防渗油油结构。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造驱动桥用通气孔防渗油结构,包括桥壳、通气塞、通气管和挡油板,所述通气塞和桥壳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通气管为柔性材料、与通气塞另一端过盈连接;所述挡油板将通气塞的下端包围在内部。
所述挡油板为桥壳铸造一体成型的L型结构。
所述挡油板的L型开放式结构,三面通透。
所述档油板的底面长于通气孔下端距离。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既能防止飞溅的润滑油进入通气塞,又能实现及时的排油,结构简单合理,经济可靠、综合性能好。从右左侧面正方向射流的油液无法进入挡油板内部,油液无法靠近通气塞下端,最终效果实现防渗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档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档油板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中:1桥壳、2通气塞、3通气管、4档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档油板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造驱动桥用通气孔防渗油结构,包括桥壳1、通气塞2、通气管3和挡油板4,所述通气塞2和桥壳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通气管3为柔性材料、与通气塞2另一端过盈连接;所述挡油板4将通气塞2的下端包围在内部。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档油板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所述挡油板4为与桥壳1铸造一体成型的L型结构,结构简单,档油效果明显,能避免桥内形成封闭的油压空间,进而避免现喷油现象。
所述挡油板4的L型开放式结构,三面通透,从右左侧面正方向射流的油液无法进入挡油板4内部,油液无法靠近通气塞2下端,最终效果实现防渗油。
所述档油板4的底面长于通气孔下端距离。
车桥运行时,润滑油随着齿轮的搅动按照如图2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流动,所述挡油板4的L型开放式结构,三面通透,从左侧面正方向射流的油液无法进入挡油板4内部,油液无法靠近通气塞2下端,最终效果实现防渗油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49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表面激流旋转平衡仪
- 下一篇:一种用于焦炉机侧平台的防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