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8924.6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8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振;梁旭;周春;王良;陈飞;董飞;朱刚;魏凯瑞;柳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F16F9/32;F16F9/348;F16F9/36;F16F9/54;E04B1/98;E01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周君 |
地址: | 43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承压 蓄能 复位 阻尼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包括:活塞杆、左端盖、缸体、活塞、右端盖、阀块、管道、蓄能器和单向阀;左端盖和右端盖封堵缸体两端,以使左端盖、右端盖和缸体围设形成封闭空间;活塞密封滑动设于缸体,并将封闭空间隔设成左腔室和右腔室;活塞设有用于连通左腔室和右腔室的阻尼孔和单向阀;阻尼介质可由左腔室通过单向阀流入右腔室;活塞杆密封滑动设于左端盖;活塞杆的右端与活塞连接,以实现活塞与活塞杆同步运动,并使得活塞靠近右腔室的右受力面的受力面积大于活塞靠近左腔室的左受力面的受力面积;活塞杆的左端朝左突起于左端盖;蓄能器通过管道、阀块与左腔室连通。本发明不仅实现单向受压阻尼且可自行复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单向阻尼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
背景技术
现有阻尼器大都是双向阻尼,但是双向阻尼器有一定的弊端,当双向阻尼器的其中一端连接的是仅能承受单向压力负载的构件时,则此时的双向阻尼器将不再适用于此种场景,否则将会导致该构件受拉力载荷时,结构容易发生破坏,或者为使结构不受破坏,需要增加原结构中非作用力方向(非必要)的结构强度设计,增加设计成本。
特别是桥梁领域,如大跨度全漂浮支撑体系下的桁架梁悬索桥,梁与桥塔之间的横向阻尼装置设置时就属于该结构类型;桁架梁之间一般都用螺栓连接,在连接节点处和桥塔之间设置横桥向的阻尼器时,如横梁节点承受较大集中拉力载荷,节点处预紧后的连接螺栓会承受额外的附加载荷,对节点处螺栓受力非常不利,但节点处外部压力载荷,可通过桁架节点传递给桥梁本身,一般桁架为钢结构,相较于螺栓而言,其受力截面大得多,可承受较大压力载荷,且不会增加螺栓的额外拉应力。因此,桥梁与桁架结构之间只适合用单向受压阻尼器,常规阻尼器并不适用,考虑到阻尼器与桥塔之间需要始终保持接触,并有一定的接触应力,所以固定于桥梁上的阻尼器在运行过程中的自动复位功能必不可少;又如设置在深峡谷两侧的桥墩,因其修建在坡度较大的山岩上,根据工程力学原理,其承受朝向深峡谷侧壁山岩一侧压力的能力很好,但其承受朝向深峡谷内空方向一侧过大拉力负载的能力较差,此时的双向阻尼器不适用于此种环境等。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研发出一种适用于类似于该使用场景的单向阻尼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包括:
活塞杆、左端盖、缸体、活塞、右端盖、阀块、管道、蓄能器和单向阀;
所述左端盖和所述右端盖沿所述缸体的轴线方向分别封堵所述缸体的左端和右端,以使所述左端盖、所述右端盖和所述缸体围设形成一用于容设阻尼介质的封闭空间;
所述活塞密封滑动设于所述缸体,并将所述封闭空间隔设成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活塞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左腔室和所述右腔室的阻尼孔和所述单向阀;阻尼介质可由所述左腔室通过所述单向阀流入所述右腔室;
所述活塞杆沿所述缸体的轴线方向密封滑动设于所述左端盖;所述活塞杆的右端与所述活塞连接,以实现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同步运动,并使得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右腔室的右受力面的受力面积大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左腔室的左受力面的受力面积;所述活塞杆的左端朝左突起于所述左端盖;
所述蓄能器通过所述管道、所述阀块与所述左腔室连通。
可选地,所述活塞杆的左端设有压头;和/或,一所述管道通过一所述阀块分别与一个以上所述蓄能器连通。
可选地,所述压头和所述左端盖之间设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罩设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防尘罩为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左端与所述压头连接,所述伸缩管的右端与所述左端盖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89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