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除油材料及其制备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36536.4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3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蔡建国;石洪雁;蒋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睿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G1/16 | 分类号: | C23G1/16;C23G5/032;B01F7/22;B01F13/10;B01J19/20 |
| 代理公司: | 苏州智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5 | 代理人: | 王利斌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材料 及其 制备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除油材料及其制备设备,其中新型的除油材料按重量份数包括表面活性剂15‑22份、弱碱性助剂3‑7份、生物基助剂11‑15份、硅乳1‑3份、溶剂4‑10份、消泡剂2‑6份、缓蚀剂2‑6份、渗透剂1‑3份、螯合分散剂1‑2份、水20‑80份,具有较好的分散除油脂能力,除油效果优异,同时制备设备可以在物料预混后至存料斗,同时釜本体可以继续进行物料预混,存料斗中的预混物料经反应釜混合均匀后出料,存料斗中可以继续将预混物料送料至反应釜,提高了制备效率,且产品制备质量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除油材料及其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金属清洗是指在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金属表面的污物清除掉,从而使其达到产品质量的要求,金属原件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上一些污垢,如油污、固体颗粒污垢及氧化皮等。清洗是金属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清洗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金属部件的使用和器件的寿命,特别是一些精密仪器,如电子产品、医疗设备等,合适的清洗剂有利于快速高效地清除掉金属表面的油污,从而减少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除油材料及其制备设备,通过表面活性剂和弱碱性助剂的组合,以及硅乳的加入,对油污有良好的乳化、分散和清洗的作用,可以降低油水之间的表面张力,增大油与水的接触面积,生物基助剂具有环境友好性,不会污染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的结构对分散在水中的油脂进行吸附去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除油材料,按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表面活性剂15-22份、弱碱性助剂3-7份、生物基助剂11-15份、硅乳1-3份、溶剂4-10份、消泡剂2-6份、缓蚀剂2-6份、渗透剂1-3份、螯合分散剂1-2份、水20-80份。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弱碱性助剂为偏硅酸钠或碳酸钠。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生物基助剂为木质素、壳聚糖和多孔淀粉中的复配物,三者的比例为2:1:(1-1.5)。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溶剂为乙醇或异丙醇。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缓蚀剂为硅酸钠、碳酸铵、苯甲酸钠和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除油材料的制备设备,包括下支架和上支架,所述下支架上设有反应釜,所述上支架设置于反应釜的上端,其上设有一对预混釜,所述预混釜包括釜本体和存料斗,所述存料斗位于釜本体的下端,且二者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釜本体和存料斗的一级下料管,所述一级下料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存料斗下端设有连通其本体与反应釜的二级下料管,所述二级下料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预混釜和反应釜内均设有搅拌机构。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旋转电机、传动轴和搅拌扇叶,所述传动轴设置于旋转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搅拌扇叶设置于传动轴上远离旋转电机的一端。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搅拌扇叶具有多个,其包括杆体部和尖头部,所述尖头部成型于杆体部的一侧,所述杆体部的上下两端面上均设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水平截面为等腰三角形,且其顶点位于靠近尖头部一侧。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反应釜内的顶端面设有挂架,所述挂架上设有辅助管,所述辅助管一端与二级下料管相连通,其另一端抵接于反应釜内壁上。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通过表面活性剂和弱碱性助剂的组合,以及硅乳的加入,对油污有良好的乳化、分散和清洗的作用,可以降低油水之间的表面张力,增大油与水的接触面积;
2.生物基助剂具有环境友好性,不会污染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的结构对分散在水中的油脂进行吸附去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睿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睿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65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仿真标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注塑零件的取料治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