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胞-多肽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9724.8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6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胡俊;杨哲;周丽红;高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康明海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83 | 分类号: | C12N5/0783;C12N5/00;C07K14/00;A61K35/17;A61P35/00;A61P3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杜仙;刘海罗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胞 多肽 偶联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细胞‑多肽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细胞‑多肽偶联物,其包含免疫效应细胞以及共价连接至所述免疫效应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结合gp96的多肽。所述细胞‑多肽偶联物可显著提高NK细胞对肿瘤细胞(尤其是肝癌细胞或三阴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胞-多肽偶联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抗肿瘤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5%-20%。三阴性乳腺癌预后差、危害大,目前临床上没有相应的靶向药物,仅放化疗有一定疗效。
NK细胞作为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的杀伤作用,并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发挥免疫调节功能。与T细胞不同,NK细胞发挥杀伤活性不需要肿瘤细胞表达肿瘤抗原,并且对低表达或不表达MHC分子的肿瘤细胞杀伤活性更强。
过继性回输同种异体NK细胞已经在临床试验中用于血液类肿瘤(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等)和多种实体瘤(晚期胃癌和结直肠癌、胃肠部肿瘤的肝转移和儿童复发、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等)的治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不会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但是仅具中等的治疗效果。可能的原因是NK细胞缺乏靶向性以及肿瘤浸润不足。为了提高NK细胞的靶向杀伤活性,目前的研究主要通过病毒载体构建靶向肿瘤抗原的CAR-NK细胞,但是即使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原代NK细胞的CAR载体转染效率依然低下;且病毒载体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CAR-NK制备周期较长,费用高昂。
因此,开发一种非转染的方式,提供特异性靶向杀伤三阴性乳腺癌的NK细胞的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对NK细胞膜表面修饰特异性靶向gp96的多肽得到一种细胞-多肽偶联物,其可显著提高NK细胞对肿瘤细胞(尤其是肝癌细胞或三阴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细胞-多肽偶联物,包含免疫效应细胞以及共价连接至所述免疫效应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结合gp96的多肽。
所述免疫效应细胞为T细胞、NK细胞或巨噬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效应细胞为NK细胞。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从人组织获得的原代细胞和现有细胞系两者均适用于工程化以获得本发明的细胞-多肽偶联物。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NK细胞可来源于从受试者(如人)获得的原代细胞。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原代NK细胞群可从哺乳动物受试者(如人受试者)的样品获得。所述样品或来源可以是脐带血、骨髓或外周血。
在一些方面,从所述细胞群分离表达一种或多种NK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NK细胞。分离和鉴定NK细胞的方法是本领域熟知的,并且包括在Da hl be rg等人,Frontiers inImmunology,第6卷第605条第1-18页(2015)中讨论的那些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NK细胞可被鉴定为表达典型人NK细胞标记物(如KIR、NKG2A、NKG2D、NKp30、NKp44、NKp46、CD56和CD161)的那些细胞。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使用阳性或阴性选择来选择性地富集NK细胞。例如,可通过将细胞混合物暴露于固定的抗CD3抗体并除去未结合细胞来选择不表达CD3的NK细胞。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NK细胞包括CD56+CD3-细胞。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NK细胞包括CD56+CD16+CD3-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康明海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康明海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97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