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污水处理结构及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3721.X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8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松;郑焕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金建达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1C11/22;E03F3/04;E03F5/14;E03F5/04;E03F5/10;E03F7/02;E03F7/04;C02F9/14;A01G9/02;A01G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106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污水处理 结构 及其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公路污水处理结构,设于公路行驶方向的两侧,其特征在于:包括往逐渐远离公路的方向紧密排列的第一路沿(1)、第二路沿(2)和第三路沿(3),所述第一路沿(1)和所述第二路沿(2)的顶部高度低于公路的路面高度,所述第三路沿(3)的顶部高度高于公路的路面高度;
所述第一路沿(1)的顶部承接有导流块(4),所述导流块(4)的顶部高度不高于公路的路面高度,所述导流块(4)背离公路的一端与所述导流块(4)的顶部之间具有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斜向所述第二路沿(2)的顶部,所述第二路沿(2)的顶部下沉形成有排水明沟(21),所述排水明沟(21)的开口设置有截污网(5),所述第三路沿(3)的顶部下沉形成有种植腔(31),所述种植腔(31)内堆积有泥土且泥土种植有植物,所述排水明沟(21)与所述种植腔(31)之间连接有第一排水管(61),所述排水明沟(21)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61)流向所述种植腔(31);
所述第一路沿(1)内开设有排水暗沟(11),所述种植腔(31)与所述排水暗沟(11)之间连接有第二排水管(62),所述种植腔(31)内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62)流向所述排水暗沟(11),所述排水明沟(21)与所述排水暗沟(11)之间连接有第三排水管(63),所述排水明沟(21)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三排水管(63)排向所述排水暗沟(11),所述第三排水管(63)、第一排水管(61)与第二排水管(62)的高度依次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网(5)的宽度方向上的竖向截面呈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网(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截污网(5)沿公路的行驶方向紧密排列,所述截污网(5)转动设置有转轴(73),所述转轴(73)竖直贯穿所述截污网(5),所述转轴(73)的下端连接有限位杆(74),所述限位杆(74)水平设置,所述排水明沟(21)的侧壁设置有限位座(75),所述限位座(75)背离所述排水明沟(21)侧壁的一面开设有限位槽(751),所述限位杆(74)可通过旋转旋入所述限位槽(75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公路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网(5)的底部设置有四个第一定位块(81),四个所述第一定位块(81)之间呈矩形排列,所述限位座(75)的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定位块(82),所述第一定位块(81)的一侧侧壁与所述截污网(5)的长边侧壁共面,沿所述截污网(5)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块(81)之间相互背离的面的距离等于沿所述排水明沟(21)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块(82)之间相对的面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公路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网(5)的截污顶面设置有凸块(71),所述转轴(73)的上端贯穿所述凸块(71),所述转轴(73)的上端连接有拧块(72);
所述拧块(72)包括连接部和控制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控制部与所述转轴(73)上端之间,所述控制部的水平截面呈十字块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公路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71)的顶部水平铰接有锁块(91),所述锁块(91)开设有锁槽,所述控制部可嵌入所述锁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公路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71)顶部间隔设置有两个铰接座(92),所述锁块(91)水平铰接于两个所述铰接座(92)之间,所述锁块(91)与所述铰接座(92)之间连接有扭簧(9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公路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腔(31)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排水管(61)连通的进水口和供所述第二排水管(62)连通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设置有过滤网(311),所述过滤网(311)贴紧所述种植腔(31)的侧壁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金建达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金建达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372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