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网膜微动脉瘤自动检测方法及成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81334.4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0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邹北骥;单希;杜婧瑜;程真真;杨璐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K9/32;G06K9/34;G06N3/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米中业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网膜 微动 自动检测 方法 成像 | ||
1.一种视网膜微动脉瘤自动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原始视网膜彩色眼底图像,并进行标记;
S2.针对步骤S1获取并标记的原始视网膜彩色眼底图像,提取通道分量和感兴趣区域;
S3.对步骤S2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从而得到训练数据集;
S4.以U形网络为基本架构,构建视网膜微动脉瘤初步识别模型;
S5.采用步骤S3得到的训练数据集,对步骤S4构建的视网膜微动脉瘤初步识别模型进行训练,从而得到最终的视网膜微动脉瘤识别模型;
S6.采用步骤S5得到的视网膜微动脉瘤识别模型,对实时获取的视网膜彩色眼底图像进行识别检测,完成视网膜微动脉瘤的自动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网膜微动脉瘤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的提取通道分量和感兴趣区域,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提取通道分量和感兴趣区域:
A.提取原始视网膜彩色眼底图像的绿色通道眼底图像;
B.采用最大类间阈值分割法来自适应的计算出最佳阈值T,从而提取得到感兴趣区域:
式中g(x,y)为经阈值分割处理后的图像;f(x,y)为原图像;在g=w0×w1×(u0-u1)2取最大值时,对应的T取值为最佳阈值,w0为前景像素点数占整幅图像的比例,w1为背景像素点数占整幅图像的比例,u0为前景平均灰度,u1为背景平均灰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网膜微动脉瘤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的对步骤S2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从而得到训练数据集,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得到训练数据集:
a.采用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
式中S为对比度;N为局部子区域内总像素数目;M为图像的最大灰度值;Hist(i)为局部块内的直方图;直方图为离散函数h(rk)=nk,rk为第k级灰度值,nk为图像中灰度为rk的像素数目;
b.采用双立方插值技术统一图像尺寸:
式中F(i',j')为插值后对应坐标的值;F(i,j)为原图中坐标点(i,j)的值;i和j为像素点坐标;m和n为偏移量;R(x)为插值表达式且
c.采用高斯滤波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
式中G(x,y)为经过高斯滤波处理后的图像;σ为标准偏差,用于表示高斯函数的有效范围;
d.对图像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广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网膜微动脉瘤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增广操作,具体包括垂直镜像、水平镜像、随机翻转和亮度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视网膜微动脉瘤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的以U形网络为基本架构,构建视网膜微动脉瘤初步识别模型,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构建视网膜微动脉瘤初步识别模型:
模型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
编码器包括四个经典结构,每一个经典结构均包括三个不同大小的平行卷积核,卷积核大小分别为3×3、5×5和7×7;卷积核进行特征提取;四个经典结构均用于采样,且每次下采样时特征图的通道数加倍,特征图的大小减半;
解码器包括四个经典结构,每一个经典结构均包括三个不同大小的平行卷积核,卷积核大小分别为3×3、5×5和7×7;
编码器提取到的低层特征和解码器提取到的高层特征级联在一起;
引入注意力引导滤波器,将从低层特征提取到的结构信息转移到高层特征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133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感线圈自动焊接裁切机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变速箱内齿轮的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