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震型机械设备用转运底座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9467.X | 申请日: | 2020-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0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尹冬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冬岩 |
主分类号: | B62B3/04 | 分类号: | B62B3/04;B62B3/02;B62B5/00;B62B5/06;F16F15/023;F16F15/04;F16F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机械 备用 转运 底座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震型机械设备用转运底座及使用方法,涉及机械设备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底座以及转运平台,转运平台底壁下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减震杆,所述减震杆表面固定安装减震弹簧,减震弹簧下方固定连接减震滑座,减震滑座与左右两侧减震杆滑动连接,减震滑座底部固定连接支柱,支柱远离减震滑座的一端活动连接推杆,支撑底座上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支座,减震弹簧将外部作用力转化为弹性力,实现初步减震,伸缩弹簧将外部作用力转化为弹性力,实现二次减震,充气囊通过输气管将气体挤压至缓冲气囊内,从而提高缓冲气囊与机械设备间的夹紧作用力,有效提高对机械设备的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减震型机械设备用转运底座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机械设备运行时,其一些部件甚至其本身可进行不同形式的机械运动,机械设备由驱动装置、变速装置、传动装置、工作装置、制动装置、防护装置、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
机械设备通常需要进行转运,由于机械设备质量较重,人工难以进行搬运,需要使用转运底座进行转运,现有机械设备转运底座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差,当行走在颠簸的路面时很容易因为振动过大而损坏,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型机械设备用转运底座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型机械设备用转运底座,包括支撑底座以及转运平台,所述转运平台底壁下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减震杆,所述减震杆表面固定安装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下方固定连接减震滑座,所述减震滑座与左右两侧减震杆滑动连接,所述减震滑座底部固定连接支柱,所述支柱远离减震滑座的一端活动连接推杆,所述支撑底座上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支座,左右两侧所述支座间固定安装导杆,所述导杆表面左右两端对称固定安装伸缩弹簧,左右两侧所述伸缩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活动座,所述活动座与导杆滑动连接,所述推杆远离支柱的一端与活动座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底座上表面右侧设置推动把手,所述支撑底座下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万向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底座上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限位槽一,所述活动座下方固定连接限位座一,所述限位座一与限位槽一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左右两侧所述减震杆底部末端均设置卡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运平台内设置螺杆,所述螺杆左右两端与转运平台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杆右侧末端延伸固定连接螺杆,所述螺杆左右两侧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螺杆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螺母,所述螺母上方通过连杆延伸固定连接夹具,所述转运平台底壁表面设置限位槽二,所述螺母下方固定连接限位座二,所述限位座二与限位槽二滑动连接,所述转运平台上表面设置缓冲垫。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左右两侧所述夹具内均设置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凸起部延伸至夹具外侧,所述缓冲气囊与输气管连接,所述输气管远离缓冲气囊的一侧末端延伸连接充气囊,所述活动座上方通过L形支杆延伸固定连接推板,所述推板与充气囊处于同一水平面。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运平台左右两侧固定安装限位套筒,所述输气管与限位套筒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气管横向段与竖向段间均设置伸缩管。
一种减震型机械设备用转运底座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S1、将机械设备置于转运平台上表面,通过转动把手,所述把手带动螺杆转动,左右两侧所述螺母带动上方夹具同时向内移动对机械设备进行夹紧固定;
S2、通过推动把手以及万向轮进行移动转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冬岩,未经尹冬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94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