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拉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2336.0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4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夏佩佩;魏征;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妍(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0 | 分类号: | A61F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拉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提拉线包括丝线,丝线上套设有固定设置的配合元件和滑动设置的啮合元件,配合元件和啮合元件在丝线上交替排布,使得每一个所述啮合元件均被限定在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配合元件之间;啮合元件沿丝线轴向相对的两端均为可变形部,可变形部由狭缝分隔为至少两个幅条;配合元件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沿所述丝线轴向相对两端的配合部;植入时,啮合元件向与其相邻的两个配合元件中的一个滑动,对应的配合元件的配合部穿入啮合元件的可变形部,将可变形部的幅条由闭合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本发明具有穿刺创口小,以及能够实现单向提拉线和双向提拉线的效果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拉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年龄和环境等因素会导致人体脸部软组织和骨骼容量萎缩,韧带逐渐松弛,浅表肌肉筋膜系统逐渐下垂,颧颊脂肪垫的松弛加之重力的作用,脸部表面组织表现出松垂、弹性减退、皱纹增加和沟槽形成加深等现象。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改变,胶原蛋白流失以及脸部腺体萎缩等因素共同使脸部表现出不良的特性变化,即衰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尤其对脸部的年轻化需求,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提高和保持脸部年轻化是通过一种微创手术将特制的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备的提拉线(又称美容线、缝合线或铃铛线)导入浅层软组织中,通过提拉线优良的提拉和力学平均分配作用将松弛的脸部软组织提拉复位。
CN103251433A公开了一种缝合线,包括细长柔性体以及设置在细长柔性体上的多个组织啮合元件。组织啮合元件为截头锥体形状,因而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个窄端和一个宽端。多个组织啮合元件的窄端均朝向细长柔性体的其中一端时,该缝合线为单向缝合线。多个组织啮合元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组织啮合元件的窄端均朝向细长柔性体的其中一端,另一组组织啮合元件的窄端均朝向细长柔性体的另一端时,该缝合线为双向缝合线。使用单向缝合线时,缝合线上的所有的组织啮合元件均用于提拉组织,柔性细长体的端部在穿刺口处打结固定。使用双向缝合线时,其中一组啮合元件用于卡紧组织,另一组啮合元件用于提拉组织,无需打结固定。
但是,不论是单向缝合线,还是双向缝合线,在出厂之前均已设置好组织啮合元件的朝向,以及朝向具体方向的组织啮合元件的数量,在临床使用时,均不能任意调整,无法应对复杂的临床情况。
因此如何在保证提拉线具有结构简单的情况下,还具有可根据需求提拉方向任意调整等特点,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拉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丝线上套设有固定连接的配合元件和滑动连接的啮合元件,并且配合元件和啮合元件在丝线上交替排布,使用时,将提拉线刺入组织内,沿提拉线的刺入方向,啮合元件受组织的阻力,沿与刺入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与啮合元件相邻的配合元件的配合部穿入啮合元件的可变形部,将可变形部的辐条由闭合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随着刺入方向的不同,本发明提供的提拉线能够实现单向提拉线和双向提拉线的效果,具有适用性强和结构简单等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拉线,所述提拉线包括丝线,所述丝线上套设有固定设置的配合元件和滑动设置的啮合元件,所述配合元件和所述啮合元件在所述丝线上交替排布,使得每一个所述啮合元件均被限定在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配合元件之间;所述啮合元件沿所述丝线轴向相对的两端均为可变形部,所述可变形部由狭缝分隔为至少两个幅条;所述配合元件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沿所述丝线轴向相对两端的配合部;植入时,所述啮合元件向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配合元件中的一个滑动,对应的所述配合元件的配合部穿入所述啮合元件的可变形部,将所述可变形部的幅条由闭合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妍(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童妍(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23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生物质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榨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