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槟榔直接体胚诱导及其悬浮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28596.4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3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潘登浪;曾宪海;林位夫;谢贵水;刘钊;李炜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 代理人: | 莫臻 |
地址: | 570000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槟榔 直接 诱导 及其 悬浮 培养 获得 再生 植株 方法 | ||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槟榔直接体胚诱导及其悬浮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是取槟榔佛焰苞未裂幼嫩花序作为外植体,接种到体胚诱导培养基中,在25~28℃下暗培养获得体细胞胚,然后经过悬浮增殖、分化培养获得体胚;将体胚接种到体胚萌芽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再生植株。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以槟榔幼嫩花序为外植体材料直接诱导获得早期胚,利用悬浮培养技术进行大量增殖,再将体胚培养成植株,周期较短,增殖效率较高,且悬浮胚系具有遗传背景一致,生理状态基本相同,具有较好的细胞全能性,对高效繁育槟榔健康优良种植材料和缩短品种选育周期具有现实意义,对槟榔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具体是一种以槟榔花序为外植体材料直接体胚诱导及其悬浮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背景技术
槟榔(Areca catechu L.)为棕榈科槟榔属单一生长点常绿乔木,原产于马来半岛的热带雨林中,现广泛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海南,台湾、云南南部,此外,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也有少量栽培。槟榔是重要的药用植物,为我国四大南药之首,其果实具有固齿杀菌、消积化食、消脚气及驱虫等功效。除了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槟榔还逐渐成了人们继香烟、酒和含咖啡因饮料后的咀嚼嗜好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世界上爱吃槟榔的人大概有10到12亿人,其中中国有1亿人。槟榔由于其良好的药用价值和嗜好品用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槟榔认识加深,并喜爱和消费,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产业前景广阔。
目前,具有高度杂合体的槟榔以种子繁育种苗为主,种植材料良莠不齐,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且由于气候环境、其他作物竞争和槟榔黄化病等因素,致使可用于种植槟榔的土地面积有限,虽然近几年槟榔全球收获面积和产量在递增,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迫切需要规模化提供健康优质槟榔种苗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种植业产业升级。
通过对高产健康槟榔单株组织培养,所获得的种苗种植材料既保存亲本优良性状且个体间遗传性状又均一,可有效提高槟榔单位面积产量,其技术体系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很高的商业价值,也是生物技术育种的基础。高效的槟榔组织培养方法是本领域科技人员长期想探索的技术问题。
悬浮系具有遗传背景一致,生长条件容易控制,生理状态基本相同,发生各种反应更为迅速一致,具有较好的细胞全能性,是良好的分子生物学育种材料。
国内尚未见槟榔直接体胚诱导及其悬浮培养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槟榔直接体胚诱导及其悬浮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以槟榔花序为外植体材料直接诱导获得体细胞胚,再通过悬浮培养诱导和增殖次生胚,再将次生胚培养成植株,保存了亲本优良遗传性状,可以高效地满足槟榔种植业升级中对健康优质种苗的迫切需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槟榔直接体胚诱导及其悬浮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外植体获取:选择高产健康槟榔单株,取佛焰苞未裂幼嫩花序作为外植体,冲洗干净,消毒,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干表面水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85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