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瞬态克尔效应的飞秒角分辨光谱成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7718.8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2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陈飞;吴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张翔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瞬态 克尔 效应 飞秒角 分辨 光谱 成像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瞬态克尔效应的飞秒角分辨光谱成像方法,利用共焦成像技术、飞秒光诱导瞬态克尔效应和飞秒泵浦探测技术,同时通过配置二维探测器的光谱仪实现对待测信号的飞秒时间分辨、空间角度分辨和能量分辨的成像测量。本发明的优点是时空频率多维信息获取、实施装置简单灵活、可靠性高、实现无背景测量、信噪比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快激光技术、超快光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共焦成像技术、飞秒光诱导瞬态克尔效应和飞秒泵浦探测技术的飞秒角分辨光谱的成像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超快光谱技术主要用于研究超快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利用超快激光脉冲持续时间短的特性实现超高时间分辨,用于研究物性随时间的演化过程,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能源、环境等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应用。超快光谱或超快成像技术主要涉及时间分辨尺度小于纳秒(10-9秒)量级,能够用于探测超快激光与物质中的电荷、晶格、自旋及轨道角动量等多个自由度的相互作用。
为了研究众多的微观超快动力学过程,多种时间分辨光谱的快门技术被发展起来。如基于电子快门技术的条纹相机、基于光学非线性过程的瞬态吸收、瞬态光栅、光克尔门等技术。这其中,电子快门技术的时间分辨精度被限制在纳秒至皮秒(10-12秒)量级,尚未达到飞秒(10-15秒)量级的时间分辨,无法测量化学键重组、电荷及能量传递等飞秒时间尺度下发生的超快动力学过程。基于各种瞬态非线性光学的快门技术能够达到飞秒量级的时间分辨,并已被广泛用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中,但各种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制约。例如,基于干涉过程的时间分辨测量在待测能量范围上存在制约,且空间信息容易丢失;通过频率转换非线性技术实现飞秒时间分辨的,受制于非线性晶体的相位匹配条件;此外,很多飞秒时间分辨的瞬态光谱技术都只能获取一维光谱信息,对信号的空间角度分布未作分辨,从而丢失了重要的物理信息。
为了更好的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微观动力学过程,对所产生辐射的时间、频率和空间特性的表征尤为重要。目前,亟待发展兼具超高时间分辨、空间和频率分辨能力的实用超快光谱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往多种超快光谱技术探测信息不够全面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利用共焦成像技术、飞秒光诱导瞬态克尔效应和飞秒泵浦探测技术,同时通过配置二维探测器的光谱仪实现对待测信号的飞秒时间分辨、空间角度分辨和能量分辨的成像测量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瞬态克尔效应的飞秒角分辨光谱成像方法,该方法创新之处在于,结合共焦成像、泵浦探测和二维光谱信息采集,实现飞秒时间分辨、空间角度分辨和能量分辨的多维信息同时获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多个凸透镜组成共焦成像系统获取待测信号实空间或动量空间的信息;
步骤2:在共焦成像系统中插入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起偏器和检偏器,对待测信号进行选偏;
步骤3:将克尔介质放置于共焦成像系统的任意一个焦点上;
步骤4:控制克尔门开关的飞秒激光脉冲与待测信号光呈0°-180°夹角入射于克尔介质之上,控制克尔门开关的飞秒激光脉冲与步骤2中起偏器选取待测信号偏振夹角在30°- 60°;通过高精度平移台控制开关脉冲的到达时间,当开关脉冲与信号光同时到达克尔介质时,信号光偏振态受到瞬态克尔效应影响,部分信号光能够通过正交选偏;
步骤5:使用配置二维探测器的光谱仪接收待测信号,获取待测信号的角分辨光谱信息;通过扫描步骤4中的高精度平移台,采集多个时间点上的角分辨光谱,实现飞秒角分辨光谱成像测量。
在步骤1中所述待测信号的实空间和动量空间,是指共焦成像光路中透镜个数为奇数时,获取的是实空间信息;透镜个数为偶数时,获取的是动量空间信息。
在步骤2中所述起偏器和检偏器,起偏器选取待测信号偏振,检偏器选通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77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