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材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20239.3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4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孔文;王开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2831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材加热装置,包括传热容器和发热机构,传热容器具有烹饪区;发热机构与传热容器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可运动的设置,发热机构与传热容器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发热机构可通过接触传热至烹饪区,发热机构与传热容器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传热容器与发热机构分离。当传热容器和发热机构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发热机构与传热容器接触并传导热量以加热烹饪区内的食材,再通过使传热容器和发热机构分离,即可极大降低发热机构对传热容器的传热效率,避免食材因长期加热而导致升温过快,也可在无需频繁启停发热机构的情况下,实现对食材的间歇性加热。另外,两个以上的烹饪区增加了食材的烹饪效率,从而提高出餐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制作技术领域中的一种食材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见的食材加热装置,如用于加热汉堡面包或肉饼的装置,通常是采用单个逐一进行加热的方式。单个加热的装置出餐速度较慢,难以高效输出经烹饪后的食材以满足需求。另外,对食材进行加热时,为保证烹饪效果,往往要采用逐渐升温的方式以加热食材,避免食材一开始就被高温加热导致外层变焦但内层却未熟,为此,单个加热的装置在烹饪一份食材后还要在降温后才能烹饪下一份食材,十分耗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食材加热装置,便于控制食材的加热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食材加热装置,包括传热容器,所述传热容器具有至少两个用于承载食材的烹饪区;发热机构,所述发热机构与所述传热容器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可运动的设置,所述发热机构与所述传热容器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发热机构可通过接触传热至所述烹饪区,所述发热机构与所述传热容器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传热容器与所述发热机构分离,并且相邻所述烹饪区能形成位置变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传热容器呈板状,所述传热容器的顶面形成各所述烹饪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发热机构包括发热板,所述发热机构和所述传热容器在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发热板与所述传热容器的底面贴合,所述发热板覆盖至少两个所述烹饪区的底端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食材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运动机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连接在所述传热容器和/或所述发热机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传热容器和所述发热机构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凸轮、第一动力源和用于支撑所述传热容器或所述发热机构的活动支撑件,所述活动支撑件上连接有抵顶件,所述抵顶件与所述凸轮的表面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运动机构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活动支撑件活动连接,所述导向件用于限制所述活动支撑件沿第一方向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发热机构下方的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与所述传热容器或所述发热机构之间设有弹性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传热容器和所述发热机构从第一相对位置运动至第二相对位置的过程中,所述传热容器与所述发热机构之间的间距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食材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二运动机构,所述第二运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传热容器沿第二方向运动,形成相邻所述烹饪区的位置变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传热容器沿所述第二方向设有取放工位和至少两个烹饪工位,其中各烹饪工位与各烹饪区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包括第一啮合件、第二啮合件和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啮合件和所述第二啮合件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啮合件沿第二方向布置在所述传热容器上,所述第二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啮合件与所述第一啮合件的相对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02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