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驱动排汗的电子皮肤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15511.9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7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凌云志;王垚;郑伟;燕英强;胡川;陈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旭红;吕金金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排汗 电子 皮肤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自驱动排汗的电子皮肤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电子皮肤方法包括制作预设图案的导电层;在导电层的第一侧设置第一聚合物层;在第一聚合物层上设置亲水层;在导电层的第二侧设置第二聚合物层,从而形成四层结构膜;其中,第二聚合物层具有疏水性;刻蚀形成贯穿四层结构膜的圆锥形微孔,从而得到电子皮肤;其中亲水层的孔径小于第二聚合物层的孔径。当电子皮肤使用时,第二聚合物层贴近人体,亲水层远离人体,第二聚合物层处的汗液可以通过圆锥形微孔的毛细作用排出到表面的亲水层,从而实现主动排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皮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驱动排汗的电子皮肤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皮肤是一种类似人体皮肤,具有人体皮肤柔性,可拉伸,温度传感,压力传感等特点的电子材料。相比于传统的刚性电子材料,电子皮肤能共保性皮肤人体组织结构,具有更高传感灵敏度,更快传感速度,以及更多功能。
电子皮肤材料需长时间与皮肤表面接触,若人体处于温热环境或剧烈运动情况下,汗液无法及时排出将影响电子皮肤的使用寿命,传感灵敏度以及佩戴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自驱动排汗的电子皮肤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汗液无法及时排出,影响电子皮肤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制备自驱动排汗的电子皮肤的方法,包括制作预设图案的导电层;在导电层的第一侧设置第一聚合物层;在第一聚合物层上设置亲水层;在导电层的第二侧设置第二聚合物层,从而形成四层结构膜;其中,第二聚合物层具有疏水性;刻蚀形成贯穿四层结构膜的圆锥形微孔,从而得到电子皮肤;其中亲水层的孔径小于第二聚合物层的孔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自驱动排汗的电子皮肤,包括导电层,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聚合物层,设置在导电层的第一侧;亲水层,设置在第一聚合物层上;第二聚合物层,设置在导电层的第二侧,其中,第二聚合物层具有疏水性;圆锥形微孔,贯穿电子皮肤,在亲水层和第二聚合物层分别形成孔径,其中亲水层的孔径小于第二聚合物层的孔径。
本申请提出自驱动排汗的电子皮肤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自驱动排汗的电子皮肤方法包括制作预设图案的导电层;在导电层的第一侧设置第一聚合物层;在第一聚合物层上设置亲水层;在导电层的第二侧设置第二聚合物层,从而形成四层结构膜;其中,第二聚合物层具有疏水性;刻蚀形成贯穿四层结构膜的圆锥形微孔,从而得到电子皮肤;其中亲水层的孔径小于第二聚合物层的孔径。当电子皮肤使用时,第二聚合物层贴近人体,亲水层远离人体,第二聚合物层处的汗液可以通过圆锥形微孔的毛细作用排出到表面的亲水层,从而实现主动排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电子皮肤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电子皮肤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电子皮肤的触摸检测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制备电子皮肤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电子皮肤在制备过程中第一形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电子皮肤在制备过程中第二形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电子皮肤在制备过程中第三形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提供的自驱动排汗的电子皮肤及其制备方法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55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