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酸岩板玻璃的制备工艺及耐酸岩板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5655.6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5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毛庆刚;赵庆忠;陆召扬;鲍俊翠;李长春;陆瑾;肖春林;郭宏伟;沈鹏;费小磊;刘新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7/04 | 分类号: | C03B27/04;C03C17/34 |
代理公司: | 武汉卓越志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6 | 代理人: | 胡婷婷 |
地址: | 223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酸 玻璃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酸岩板玻璃的制备工艺及耐酸岩板玻璃。首先对待处理玻璃基板进行切片、磨边、清洗和烘干处理;然后通过丝网印刷将耐酸玻璃油墨在预处理后的玻璃基板表面印刷底色和花纹;其中,耐酸玻璃油墨中包含质量比为(1.2~1.8):1的氧化铋和二氧化硅;接着将印刷后的玻璃基板置于钢化炉内,在620~780℃进行加热烧结处理,然后依次采用热风和冷风风冷至室温,得到耐酸岩板玻璃。本发明通过合理控制酸玻璃油墨中氧化铋的质量含量为二氧化硅质量含量的1.2~1.8倍,并基于此组成,对烧结过程和风冷过程进行精细调节,促进铋离子进入玻璃网络结构中形成玻璃体,从而显著提高岩板玻璃的耐酸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酸岩板玻璃的制备工艺及耐酸岩板玻璃。
背景技术
岩板主要是一种在玻璃正表面通过丝网印刷或高温喷绘、喷涂等手段,以耐酸高温油墨为原材料,制作出仿自然石材或其他肌理效果,然后再经过高温炉进行烧结和风钢,达到一种以玻璃为载体,正表面既有岩石触感的仿真效果,同时还可以有钢化玻璃特性的岩板玻璃。高温玻璃油墨,也称高温钢化玻璃油墨,烧结温度在650-850℃,经过高温烧结后,油墨与玻璃牢固熔结在一起,色泽鲜艳,不宜褪色、掉色。广泛用于建筑玻璃幕墙、汽车玻璃、玻璃地面砖等领域。
根据玻璃的析晶原理,烧结法玻璃的晶体是通过离子在玻璃粉颗粒表面的聚集增长形成的,需经过晶核的形成、晶体的生长、晶体的析出等过程,温度更高时会导致晶体解析。玻璃只会在某一个温度区间内析晶,并有一个最佳结晶温度和适当的晶体生长时间,可借助于DSC、SEM、XRD等分析手段来确定。玻璃的析晶与玻璃粉的粒径、烧结过程的升温速率、晶体生长时的保温时间、体系的粘度和温度等影响离子迁移速率和迁移量的因素有较大的关系。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耐酸岩板玻璃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以制备一种耐酸性优异的岩板玻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酸岩板玻璃的制备工艺及耐酸岩板玻璃。该制备工艺将耐酸玻璃油墨丝网印刷至玻璃基板表面,然后阶段性加热烧结,再依次采用热风和冷风冷却,得到耐酸性优异的岩板玻璃。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酸岩板玻璃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玻璃预处理:对待处理玻璃基板进行切片、磨边、清洗和烘干处理;
S2.通过丝网印刷将耐酸玻璃油墨在预处理后的玻璃基板表面印刷底色和花纹;所述耐酸玻璃油墨中包含质量比为(1.2~1.8):1的氧化铋和二氧化硅;
S3.将经步骤S2印刷后的玻璃基板置于钢化炉内,在620~780℃进行加热烧结处理,然后风冷至室温,得到所述耐酸岩板玻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2中,所述氧化铋与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45~1.65):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2中,所述耐酸玻璃油墨中还添加有聚硼硅氧烷和/或聚倍半硅氧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硼硅氧烷的添加量为所述氧化铋质量的28%~42%;所述聚倍半硅氧烷的添加量为所述氧化铋质量的12%~2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倍半硅氧烷为聚苯基倍半硅氧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硼硅氧烷的制备方法为:
S21.将环四硅氧烷、三官能度硅氧烷和硼酸分别加入溶剂二乙二醇二甲醚中,加入酸催化剂,在25~35℃下搅拌10~20min,随后升温至80~100℃,反应0~2h,继续升温至120~150℃,保温反应2~3h;所述的酸催化剂为硫酸、盐酸和硅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S22.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析出过量硼酸,离心分离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温度升至90~105℃,减压蒸馏30min~60min,除去溶剂和低分子副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56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