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通道技术制备C21 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3193.4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0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林良良;夏远;路雯桐;温虹钰;郭继香;李子洋;许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51/353 | 分类号: | C07C51/353;C07C61/22;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刘秋彤;梅洪玉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通道 技术 制备 base sub 21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通道技术制备C21二元酸的方法,属表面活性剂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油酸与催化剂碘放入高压反应釜中,通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磁力搅拌并加热升温至指定温度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将管道反应器放入加热装置中加热至指定温度;之后将得到的高压反应釜釜液与丙烯酸按一定摩尔配比混合,并加入阻聚剂对苯二酚,利用平流泵将混合液通入管道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流速在平流泵上设定;最后对粗产品进行减压蒸馏得到较为纯净的C21二元酸。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反应温度和压力低,时间短,耗能少,安全隐患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高,为表面活性剂连续化制备提供重要借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通道技术制备C21二元酸的方法,属于表面活性剂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C21二元酸与KOH中和得到的C21二元酸钾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羧基作为亲水基,长链烃作为疏水基,在溶液中定向地吸附在两相界面上,从而降低了溶液的表面张力。由于C21二元酸中两个羧基可生成一元或二元的脂肪酸衍生物,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和卤化,因此也被应用于制备油墨、润滑剂、粘合剂、环氧树脂固化剂、涂料等。目前国内尚未实现C21二元酸的自主生产,完全依赖国外进口,严苛的生产条件和高生产成本是我国C21二元酸合成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已开发出了许多合成C21二元酸的方法,按制备工艺主要分为高压反应釜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生成法。高压反应釜法需要高压高功率的反应条件,能耗大,制备过程成本高,操作步骤繁琐且不安全。微生物法利用生物的特异性底物转化能力,通过添加不同的底物来控制C21二元酸的碳链长度,通常发酵生产过程存在电能消耗大、设备投资高、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同时,以上方法均无法连续化制备C21二元酸。因此,开发一种低能耗、操作简单、可连续化制备C21二元酸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发明提出以油酸和丙烯酸为原料,结合管道反应器实现C21二元酸连续化制备。与传统合成方法相比,本方法能耗低,操作简单、安全,耗时短,生产效率和转化率高且能实现连续化生产,为C21二元酸的高效、连续化工业生产开辟一条新路径。
专利CN103113228A提供了一种利用高压反应釜制备C21-38饱和脂环族二元酸或酯的方法。此方法反应温度为160~180℃,反应时间为6~8小时,反应压力为1.5~2MPa,存在高温高压下反应能耗高,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而本发明利用管道反应器制C21二元酸在170℃、100psi下反应3小时即可制得C21二元酸,且转化率超89%,不仅大大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反应压力和温度,提高反应安全性,还提高转化率和经济效益。
专利CN1928100A提供了一种利用微生物合成长链α、ω-二羧酸的方法。此方法中菌体自身会产生呼吸代谢作用,致使温度升高,需要大量的冷却水为发酵体系冷却降温,因而耗能大,人员投入量增加,生产成本加大。而本发明利用管道反应器制C21二元酸具有操作简单,人员投入量少,可连续化工业生产,反应效率高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微通道技术制备C21二元酸的方法,针对现有C21二元酸制备工艺中的不足,结合管道反应器在过程强化方面的优势,提出以油酸和丙烯酸为原料,利用管道反应器实现高效节能且连续可控地制备C21二元酸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制备过程简易,能耗低,耗时短,连续化生产、反应效率高,生产过程更安全等优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微通道技术制备C21二元酸的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31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