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6633.1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0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郭林林;王占奇;李志强;陆金波;丁言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欣奕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09/94 | 分类号: | C07D209/94;C07D405/12;C07D409/12;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乔凤杰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阜阳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电致发光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通过分子结构和取代基的设计赋予了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避免其在高温沉积工艺中的降解;并且显著提升了其作为空穴传输层的空穴传输性能以及稳定性,使包含其的OLED器件具有高发光效率和长工作寿命,改善了功率效率和功率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电致发光装置(EL装置)为自发光装置,其优点在于具有较宽的视角、较大的对比率和较快的响应时间。目前,第一个有机EL装置由伊士曼柯达(Eastman Kodak)通过使用芳香族二胺小分子和金属铝络合物作为用于形成发光层的材料[《应用物理学报(Appl.Phys.Lett.)》51,913,1987]。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空穴传输层或空穴注入层中使用空穴传输材料,常用的空穴传输材料为三芳胺衍生物,其含有至少两个三芳基胺基团或至少一个三芳基胺基团和至少一个咔唑基团;上述化合物通常来源于二芳基氨基取代基的三苯胺(TPA型)、二芳基氨基取代的联苯衍生物(TAD型)或这些基础化合物的组合。将上述化合物用于荧光OLED或磷光OLED,特别是在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工作电压、效率、寿命以及升华期间的热稳定性方面,均需要改进。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中间体;该中间体可用于合成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
具体而言,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如式M-1所示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提供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合成路线如下: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以化合物IM-01为原料,与邻氯苯胺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偶联反应,得到化合物IM-02;
(2)将化合物IM-02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闭环反应,得到具有如式M-1所示结构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中间体;
作为优选,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催化剂均为钯催化剂;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Pd2(dba)3;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催化剂为醋酸钯。
采用上述钯催化剂更有利于闭环反应的进行,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中间体的合成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该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良好空穴传输性能以及稳定性,可用于制造工作寿命较高的OLED器件。
具体而言,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
其中,Ar1、Ar2、Ar3各自独立的代表具有C6~C60的芳香族或C6~C60的杂芳香族环系。
作为优选,Ar1、Ar2、Ar3各自独立的代表苯、联苯、萘、菲、芴、二苯并呋喃或二苯并噻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欣奕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欣奕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66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