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旋转弧等离子体制备纳米硅球、纳米硅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75909.4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1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启炜;闻光东;吴剑骅;张铭;李如龙;徐响;任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晶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3/021 | 分类号: | C01B33/021;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2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等离子体 制备 纳米 方法 | ||
1.一种磁旋转弧等离子体制备纳米硅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将粒径30微米,纯度99.9%的硅粉作为原料装入送粉装置中;
(2)将流量为10m3/h氩气通入磁旋转电弧等离子体炬,置换炬内气氛后,引弧后在磁场强度为1T的磁场作用下,形成高速旋转的电弧等离子体,电弧功率100kW;
(3)开启送粉装置,送粉速率5kg/h,在载气为流量10m3/h的氩气输送下,穿过高速旋转的电弧等离子体区域,微米级硅粉熔融气化形成气态硅原子,电弧转速为5000转/s,高温区气体的平均温度为5000K;
(4)气态硅原子进入冷却室,冷却室进口和出口处各有一组喷嘴,在冷却室入口处喷嘴喷入氩气急速冷却,流量为40m3/h,生成纳米硅粉;
所述冷却室的直径为磁旋转电弧等离子体炬的2~5倍,外侧为水冷金属壁,内衬石墨、氮化硼陶瓷、刚玉中的一种或多种;
(5)纳米硅粉随氩气进入旋风分离除去大颗粒杂质后由布袋除尘器收集;气体通过尾气处理装置排空或循环使用;
收集的纳米硅粉为黄色纳米球型粉末,直径10~50nm。
2.一种磁旋转弧等离子体制备纳米硅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将粒径10微米,纯度99.9%的硅粉作为原料装入送粉装置中;
(2)将流量为90m3/h氦气通入磁旋转电弧等离子体炬,置换炬内气氛后,引弧后在磁场强度为2T的磁场作用下,形成高速旋转的电弧等离子体,待等离子体稳定后工作气体转换为体积比9:1的氦气/氢气混合气体,流量10m3/h,调节电弧功率200kW;
(3)开启送粉装置,送粉速率15kg/h,在载气为流量5m3/h的氦气输送下,穿过高速旋转的电弧等离子体区域,微米级硅粉熔融气化形成气态硅原子,电弧转速为6000转/s,高温区气体的平均温度为7000K;
(4)气态硅原子进入冷却室,冷却室内含4组喷嘴,每组喷嘴氦气流量200m3/h,生成纳米硅粉;
所述冷却室的直径为磁旋转电弧等离子体炬的2~5倍,外侧为水冷金属壁,内衬石墨、氮化硼陶瓷、刚玉中的一种或多种;
(5)纳米硅粉随气体进入旋风分离除去大颗粒杂质后由布袋除尘器收集;气体通过尾气处理装置排空或循环使用;
收集的纳米硅粉为黄色纳米硅线,直径10nm,长度1μm。
3.一种磁旋转弧等离子体制备纳米硅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将粒径20微米,纯度99.9%的硅粉作为原料装入送粉装置中;
(2)将流量为200m3/h氮气通入磁旋转电弧等离子体炬,置换炬内气氛后,引弧后在磁场强度为0.4T的磁场作用下,形成高速旋转的电弧等离子体,待等离子体稳定后工作气体转换为体积比4:1的氮气/氢气混合气体,流量500m3/h,调节电弧功率5MW;
(3)开启送粉装置,送粉速率500kg/h,在载气为流量300m3/h的氮气输送下,穿过高速旋转的电弧等离子体区域,微米级硅粉熔融气化形成气态硅原子,电弧转速为15000转/s,高温区气体的平均温度为3800K;
(4)气态硅原子进入冷却室,冷却室内含8组喷嘴,每组喷嘴氮气流量1000m3/h急速冷却后,生成纳米硅粉;
所述冷却室的直径为磁旋转电弧等离子体炬的2~5倍,外侧为水冷金属壁,内衬石墨、氮化硼陶瓷、刚玉中的一种或多种;
(5)纳米硅粉随氩气进入旋风分离除去大颗粒杂质后由布袋除尘器收集;气体通过尾气处理装置排空或循环使用;
收集的纳米硅粉为黄色纳米球型粉末,直径20~1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晶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未经衢州晶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590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